教师培训:从变式回归原点
□ 马希良
说起教师培训,每一个受过培训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一番感慨,或贬褒兼之,或贬多褒少,总之不舒服,既不能顺心达意,又无可奈何,感觉像是得了心理疾病,十分纠结,甚至痛苦。而从事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也是有苦难言,吃力不讨好,感到现在的教师培训是有劲使不上,疲于应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非期望性的恶性循环?
起因一: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中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在商品大潮中产生了变异。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去事业化,使教师的认识发生了位移,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行为的混乱与无序。
起因二:教师培训机构办学过度功利化,缺乏必要的公益性。表现之一:有些教师培训机构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机构经费紧张就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多办班,一个月至半年的长班,一周至三周的中班,一天、两天、三天的短班,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表现之二: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观认识决定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办学办班的类型与多寡。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干部的管理水平欠缺,就下发文件大面积、全员性对干部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艺术,那么艺术教育培训就风生水起,蔚然成风。
起因三: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弱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了生存,办学呈现多元化:有的与职业中心合并,有的与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合并,教师培训只能兼顾;有的与电大、教研室、电教馆合并,靠多种力量生存发展。教师进修学校这类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成了“杂耍”、成了“四不像”。不少独立存在的教师进修学校,也处于一种“等、靠、要”的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在全社会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理性认识教师培训,从纷繁复杂的变式回归到它纯清、单一、专注的原点。就目的而言,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进而修之,即提高与修复: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师德水平,提高课改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依法从教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教科研能力;修复偏颇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修复理论与实践错位,修复失衡的各种关系。
修复哪些失衡的关系呢?通过教师培训营造的学术氛围、交流互动氛围、理论及实践课程创设的思辨氛围、教育科学研究氛围,来修复失衡的教与学关系——即师生关系。教师由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在学科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提出了过高要求,造成师生关系失衡。修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正确而理性地认识学校管理过度运用权力性影响力而忽视非权力性影响力,造成过度目标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教育教学绩效考核评价的过度量化,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机械化、呆板化、功利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对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过度竞争造成的心理相容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内部矛盾加剧。修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平衡行政驱动和自主发展的关系,使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各归其位。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