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巴班斯基:提倡教学过程最优化

发布日期: 2014/08/09      浏览次数: 61  


 

巴班斯基:提倡教学过程最优化

 钟 原

巴班斯基(19271987),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教育学》等。

巴班斯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我国曾在1982年翻译出版了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出现过研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热潮。

说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必须提到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罗斯托夫地区教师的一项发明创造:当时苏联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由此导致了大量“后进生”的出现。而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恰当地运用一种策略,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后进生”和“留级生”现象。正是在对这一经验的研究基础上,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提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由缺乏科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当和组织管理混乱造成的。于是,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巴班斯基为广大教师拟定了综合规划任务的程序。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周密考虑学生在学习某个课题时可能完成的教学、教育、发展任务。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中确定主要的任务。最后,教师确定每堂课的“最高任务”。按这样的程序综合设计和具体确定教学任务,就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教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有效”是课堂教学的基点和底线,但这只是一个基本追求。如果每堂课只驻足于达成一定效果,久而久之也会趋于乏味、低效。反之,如果学生有鲜明、强烈的学习动机,内在学习愿望被唤醒,那么教学活动就可能取得更有质量、更持久的效果。巴班斯基对此进行了着重分析,对课堂导入、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游戏、讨论与争辩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作了精要评介。

巴班斯基非常重视“学困生”的预防。他提出了“全校-全班-小组预防差生”的策略,强调使用“教育会诊”的方法综合预防差生的形成,调动每一个教师、班级、学生及家长的力量,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教育会诊法是巴班斯基的创造。这种方法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即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任课教师、校医、家长代表等参加讨论全班学生鉴定的会议。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找到个别学生学习不良和行为欠佳的原因,确定用共同的力量去排除那些原因的方法。

总的来说,“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主旨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由此在规定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教学速度和分析教学结果等教学过程的6个阶段分别提出教和学的最优化方法。

但是,什么是最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巴班斯基自己也承认,最优是相对的。但“教学过程最优化”可以看作教育人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只有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才有真正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