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就是校长搞定自己的游戏
——《追寻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真谛》研讨会观点摘要
精细化管理、有效教学流程、“自主加自律”的“双自”教育,是张宏旭校长改造和发展学校的三大利器,也让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从一所薄弱学校蝶变为中原名校。2011年年底,张宏旭任濮阳市油田第四高中校长,于去年出版了自己的教育专著——《追寻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真谛》。
4月16日,《追寻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真谛》研讨会在河南濮阳举行。在听取张宏旭报告的基础上,与会嘉宾就其办学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期呈现研讨会的核心观点和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嘉宾
徐玉斌 河南教育学院教授
徐万山 河南省教科所研究员
申宣成 河南省教研室教研员、教育学博士
闫合作 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
张克勤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新区教体局局长
王红顺 河南省虞城县天元学校顾问
郑冠坤 河南省新密市新世纪学校校长
李升勇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志欣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校长
孟宪平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副主任
好学校与好校长的标准
徐玉斌:张宏旭校长提出的好学校的标准,让我感受很深。我曾到过上海育才中学,有个学生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我在育才中学生活了3年,很轻松地学了点知识,很自然地考上了大学。”这就是我们要的东西。我们说名校长不简单是因为这个人做校长,把学校变成了名校。
我们很多优秀教师当校长反而当不好。对此,大家都说要扬长补短。其实,我们所有的长都因为短而存在,真正的扬长补短不是把自己不懂的、不擅长的地方统统补起来,而是用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
孟宪平:张宏旭校长是一位善于读书学习、乐于调查研究、敢于借鉴应用、勤于反思总结的人。读书学习是基础,思考研究是前提,借鉴应用是手段,反思总结是途径。这样才能一边干、一边看、一边形成深刻的教育思想。
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我心目中的标准是好校长要有三心——爱心、耐心、慧心,有三品——品德、品位、品牌,有三气——文气、才气、人气。我把校长分为教改型、学术型、管理型、质量型,不管哪个类型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某一方面发挥优势,寻找突破点,所以势必要多研究、多读书、勤写作。
张克勤:张宏旭校长所思考的关于管理、教学、教育的问题,都是校长会遇到的问题,如中层干部的发挥、有效教学的积淀、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和学校的配合等。他的观点和理念非常实用也很独到。张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是小经验、小感悟,而是上升到了理论层次。他思想的源头既有《易经》、《道德经》、《论语》等中华经典,也有苏格拉底、笛卡尔、洛克等西方伟人。
李志欣:张宏旭校长善待师生,栽培教师,非常难能可贵。他不沉醉于常态的东西,遇到困难马上联想到观念的创新所带来的机制变化。在张校长身上,我感受到深沉的文化才是一个学校长盛不衰的学校文化。在教学中,他敢于暴露问题,抓住问题想办法,以学定教,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教师追在后面指导学生,这也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教师培养上,张校长倡导培养领导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他已经达到了道德管理的境界。张校长的书实际上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手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王红顺:破译张宏旭校长成长的密码,我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是读书与思考。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很多时候,校长脑力劳动没有完成好,就要付出成倍的体力劳动去换取。张校长处理好了读书、管理、写作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得好,才能写得好;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好。二是经历和经验。张校长有一个完整的教育经历,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干过校长。张校长从经历跨越到经验,又把经验提升到智慧。三是运用与总结。张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理论的验证阶段。第二阶段是用理论解释教育和管理中的现象,这是理论的归纳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创新教育理论,这是理论的演绎归纳阶段。三是教育行为与教育哲学。张校长将二者结合得很好。
课改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郑冠坤:我认为,张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有两个价值。
一是标志着张校长走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中国教育变革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教育是一门学问。走进教育就是获取知识,填鸭式、满堂灌,资料成堆的课堂模式阶段已经过去。第二个阶段,教育是一门科学。现在我们的教育拼命研究解码课堂、解码教学,各种教学模式数不胜数,大家都在用科学的眼光去破解教育密码。在这方面,高效课堂做得最好。第三个阶段,教育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内涵要有教育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化。第四个阶段,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像每天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二是张校长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有效教学的操作模式,“双自”教育、流程教学、精细化管理,他的有效教学思想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教育形象,“双自”是理念,流程教学是操作,精细化管理是保障。
徐万山:我对张宏旭教育思想的评价是“基于实践的思考”。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思考的实践性。张校长当了近20年校长,不断思考、实践。从一度离开教学和教师,到回归于教学的引领和研究,张校长带领他的团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张校长亲自参与每个教研组的备课,对有效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度的思考。正是这种对实践的思考,使得张校长的教育思想具有坚实的根基和生动的活力,也使得这种教育思想对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和实际的改进效果。
二是思考的深刻性。张宏旭校长不仅关注和探索教学个别现象,还对教育哲学、教育思想有深度的思考。对教育是什么、教育思想从何而来、教育智慧从何而来、教育家离我们有多远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张宏旭校长长期致力于培养自主、自律的人,在实践中追寻着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教育思想更加发人深思。
三是思考的独特性。张校长对教育的思考非常独到。比如,学校成功的三要素是让教师合作起来、让学生主动起来、让课堂高效起来。其他诸如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学习的四种境界,校长如何做到无为而治等,这些具有独特性的思考,使张校长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申宣成:我想谈一个关键词——结构。前不久读了德国教育家的一套书,其中一本叫作《怎样上课才最棒》,书中指出了优质课堂教学的10条标准。就像张校长所说,没有哪种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的教学,但是优质的课堂肯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10条标准当中,第一条就讲到结构,这和张校长的看法是一致的。我在一线教了20年书,其间离职读了3年博士,很多人都问我:与家人分别去读博士收获了什么?仔细想想,是我的思维方式变了,这种改变是思维结构的变化,比如以前听课,关注的是普通话讲得好不好,这个词是不是说错了,教的内容充不充实?现在听课,关注的是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它的目标、内容之间是否契合。如果说一堂课就是围绕目标教的,它的评价也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整堂课一条红线贯穿着,便是一堂好课。
多数教师其实也生活在一种结构当中,我们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很难跳出来。而张校长通过阅读,通过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跳出了常规框架,他的视角很新,从外而内通过思考打破了教育认知的结构,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学校变革须以道驭术
李升勇:张校长是一个思考的行者。我的体会是三个字:大、新、实。
张校长是一个具有大境界、大思想、大视野、大智慧的人。张校长不只是在当校长更是在做教育,具有很高的境界。他做事先从道的层面上思考,然后指导实践,思想方法独特。大思想得益于大视野,他的思维方式很特别,是一种战略思维。我发现很多校长是在由术到道,摸着石头过河,缺乏顶层设计,这是很危险的。一个学校的发展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很难走远走好。张校长的思维是由道而术,先战略规划,再战略选择,然后是战略实施。战略规划就是顶层设计。战略选择是大智慧,是选择最好的还是最适合的,往往很多人选择最好的,而不是最适合的。张校长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在战略实施方面,我认为张校长把“二八定律”运用得非常好。
“新”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理念新。如何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他有独到的见解。第二,课堂评价机制新。一堂课是评价它的精彩度还是深沉性,如何解决高效和有效的问题,张校长有自己的看法。第三,管理思想新。我认为当下很多教育和学校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按系统规律办教育。学校是由各种系统组成的,很多教师和校长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系统的概念,没有系统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流程,没有流程就谈不上细节,没有细节,效率就在过程当中逐渐消失。第四,管理方法新。管理中心下移,评价方式上移,捆绑式的评价,不评价教师个人,可以淡化竞争,强化合作,增强教师的幸福指数。他提出自主管理,我很认同。第五,对校园文化认识新,建设校园文化首先要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
“实”主要表现为:他的观点很实用,好多是可以复制的。他的观点很实际,都是自身探索得来的,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
闫合作:张宏旭校长在做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他在做“道”的教育。我们知道,中国文化追求最高的就是“道”。
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是“道”的教育?
第一,道的思维。《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变化就是道,道就是一种全面的认识,看到阴一定想到阳,遇到了好事一定要想到背后是坏事,遇到坏事也要想到背后是好事。这就是“道”的思维。张校长的“和谐+竞争”,实际上就是一体的两面。我发现,张校长看问题很多都是从两面看的。比方说他谈到教学评价的问题,教育评价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任何教育行为都有正面和负面的效应。他认为任何一种方式或方法都有优缺点,因为它的优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缺点,一个缺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优点,这是“道”的思维。
第二,道的认识。读了张校长的书,我有一种很新奇的感觉。一般谈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怎样装饰墙壁、花草等。但他谈校园文化建设,没提一句“建设”。他认为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积累和传承,应从领导的工作流程中去培养,要从工作的细化中去培养。文化就是看不到的东西,那些墙壁、花草只是一种载体。
第三,道的应用。道就是抓根本。《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张校长的很多理念就是在抓根本。比如说,他谈到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事先把课本看一看,事先把课本看一看只能叫预学,不能叫预习。“习”肯定跟经验有关,学的知识跟哪些旧知识有关,他认为管理的三种境界,一个是以事务为中心的管理,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是以理念为中心的管理。我觉得张校长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道为中心的管理。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