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校长队伍建设
□ 方建锋
职级制能促进校长职业群体的专业化。
作为第一个校长专业发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校长队伍建设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局面,从任职选拔、培训、考评等关键方面对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势必对校长队伍的建设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一、为校长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指南
《专业标准》出台以前,由于校长没有相应的参考,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往往因个人水平而异,难免出现认识不全面、随意性较强的情况,实践中也出现了学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专业标准》的出台,第一次对校长的主要职责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和时代感,而且还直面当前办学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规定了一系列的行为界限。比如“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牟取利益”,等等。这样,《专业标准》就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校长在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时对照《专业标准》进行查缺补漏、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专业标准》既有刚性的要求,又允许地区差异的存在,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实施意见”。这样,其面向不同地区的普适性也得到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行性。
二、为校长培训改革提供了依据
培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国际经验之一,然而,当前的校长培训实践却存在难以兼顾校长的多元化需求、难以调动校长参训的积极性、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滞后、培训方式刻板化等问题,难以有效地发挥推动校长能力提高的作用。
《专业标准》不仅提出了科学规范的校长专业标准,而且明确要求“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的主要依据”,并把“主动参加校长培训和自主研修”作为落实《专业标准》的要求,培训对校长的发展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强调。
除此之外,《专业标准》还对改革校长培训实践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培训方案的完善、校长成长规律研究等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的落实,有助于完善当前的校长培训,为专业型、研究型、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提供了专业的培训保障。
三、有助于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校长职业只有走入专业化进程,才能提升校长群体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社会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职级制的实施是小学校长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校长免去许多事务性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坚持专业的、可持续性的办学方向,更自由地践行自己的办学思想。另一方面,由于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长职务上的巨大差距,也有利于校长的工作和交流。
四、为校长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地方政府管理考核校长队伍提供了依据,明确指出在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本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样,以往那种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要求不甚明确、管理考核的随意性较大的局面将被改善。管理考核对《专业标准》中各项专业要求的强调,也有助于校长明确努力方向,更自觉地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由此可见,《专业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校长的个人修养提供了依据,而且在管理考核、培训、发展评价等方面提供了配套的保障性要求,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校长队伍建设指南。如果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施,将十分有助于推动专业化校长队伍的建设,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年4月3日)(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