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的课堂奇迹
——记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的高效课堂
□ 张 艳 张 明
这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学校。她地处一个县级市中心,小小的校园挤在密密麻麻的居民区中,校园面积只有60亩。3000多名学生和300多名教职工就生活在这一方小小的宁静之中。她的生源也很一般,来到这里的都是全市中考300名以后的学生,且只占全县生源的五分之一。
然而,近年来,她的名字却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从2010年到2012年,她的高考成绩一年一大步,实现了显著的飞跃。二三流的生源考上了一流的大学,许多老百姓直呼她创造了当地教育的奇迹。
她,就是地处孔孟之乡的邹城市第二中学。
是什么让平凡变得不平凡?是什么让教育的故事如此美丽?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精品学校建设的总目标之下,我们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这几年推进得比较有成效,我们也尝到了甜头。”校长谢明光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即使有风险,也要毅然决然
2009年4月,齐鲁大地刚刚转暖回春,谢明光来到邹城二中就任校长。此前,他已在教育行业工作了近30年。从教师、校长、书记再到教育局副局长、副书记,丰富的经历让他对教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次上任,他带着梦想而来。
作为山东省语文特级教师,谢明光在讲台上站了近20年,三尺讲台既是他挚爱的地方,也隐藏着他深深的忧虑。曾经,他去听别人的课,发现教材上讲得清清楚楚的内容,99%的老师还要重新教一遍。这是典型的苏联凯洛夫教学模式,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为了改变这种“非人性”、“非生态”的课堂,他在自己的课上进行了探索,尽量让学生多活动,自己少讲。不过,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对于改变整个课堂来说也无异于九牛一毛。
“多余的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入胜、催人奋发。”先贤墨子的话字字珠玑,让谢明光时刻不忘课堂革新的梦想。
邹城二中基础好,校风、教风、学风正,一来到这里,谢明光就毫不犹豫地开始筹备课改。“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等于抓住了教育教学的牛鼻子。”他对老师们说。当时,他也意识到了课改的风险性,邻近的兄弟学校就因为课改而遭到了许多非议。既然知道风险,为何还要毅然决然地推行改革?“因为我坚信,课改一定对教师有利,对学生有利,对学校有利。”谢明光的话虽短,却铿锵有力。
幸运的是,谢明光并不孤独。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都已先后走上了课改之路。2009年12月,他带着几位班子成员去了杜郎口中学,那次经历给了他深深的震撼。“这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经过几年课改的洗礼,从中考成绩倒数变成了全市第一,了不起!”从此,他的改革之心更加坚定。
一是理念,二是执行力
2010年初,“建设高效课堂”的号角在邹城二中吹响!然而,作为济宁市普通高中先行一步的课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能否接受?成绩是否会下滑?一连串的问题让谢明光“压力山大”。不过,他还是抓住了改革的关键:一是思想理念,二是执行力。
“高效课堂改革,是学校从决策到执行,全方位的一项工作。要推进高效课堂,首先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到普通教师,思想要统一,步调要一致。其次要有强大的执行力,这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是一个考验。学校号召所有干部率先研究高效课堂,真正具备领导高效课堂的能力,要能指导,会评课。”谢明光说。
为了转变思想,学校引领教师集中学习。首先是阅读经典教育理论。学校下发了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书,让教师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上认识高效课堂,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建设专题理论考试”。其次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校每年都组织100多名教师到北师大、华东师大接受为期一周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培训,并先后组织200多名教师到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临沂四中、山西新绛中学等课改名校观摩学习。回来后,还将其他学校的课堂模式和成果总结成几个小册子,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学习研究,让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2010年3月,邹城二中推出了课改典型班,高一高二每个级部2个,一个年级4个,全校共8个。典型班由各个级部推荐,并得到了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同意。“改革首先必须统一思想,典型班必须得到教师的同意,他们才会主动去做。我们要求这些教师做高效课堂的开路先锋,做出成绩,做出表率。”谢明光说。
一个学期下来,学校在两次严格的检测中发现,典型班的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远远高于对比班。更为可喜的是,典型班还有分数之外的隐性效益:学生的精神面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都远远高于其他班。高效课堂典型班的成功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信心倍增。就这样,邹城二中在各典型班、各学科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学校学情、教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很快全面铺开了。
“一案三段六环节”课堂模式
2010年9月,邹城二中在教代会上表决通过了“一三六”模式。所谓“一三六”模式,即“一案三段六环节”一级课堂教学模式,其总体要求是:一案贯通,三段呼应,六环相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一体,教学相长。
“一案”即导学案。在邹城二中,导学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每张导学案的构成要素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考点,知识链接,预习自测,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归纳整合,拓展训练。另外,各学科还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在导学案最后设置“学后反思”或“课堂总结”栏目。
“三段”即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要求教师高质量完成导学案的编制并将其提前下发给学生,安排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认真预习,通过收、批导学案完成学情调查;学生要切实按导学案上的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自主解决A、B级问题。课上教师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和总抓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按“六环节”进行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检查A、B级问题,解决C、D级问题。课后为巩固拓展,并完成下节课的预习布置。
“六环节”即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分组展示,互补完善;4.精讲点拨,超越贯通;5.达标测评,活化运用;6.布置作业,安排预习。
现在,邹城二中全校都在实行“一三六”模式,各级部还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提炼出了科学、实用、高效的二级模式(学科模式)和三级模式(课型模式)。那么,“一三六”模式为何能顺利推行?这主要得益于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两大抓手。
小小的一张导学案,却解决了自主学习的大问题。高效课堂的原则是: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学生在课前抓好了预习这一环节,就自然实现了学习和问题的前置,上课就能有备而来。在课堂上,学生有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作引擎,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的互动方案作指导,有教学目标的定向,展示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课前导学案和课后训练案的“两案并举”,做到了课上、课下的有效对接。
小小的一张导学案,更凝聚着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它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产生,每个备课组每周都要在校园网上传精品导学案。一份优秀的、有价值的导学案,关键看四个问题的设计: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四是知识与经验的拓展。导学案的诞生,让高效课堂变得简单易行。
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改革之初,教师着实花了很大的心思来分组。他们按照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生个性等,将每班学生分成A、B、C三层,又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每组设一名行政组长和各学科的分组长。组长承担着分配任务、组织学习等职责。学生高一进来后,教师就要花很多时间从板书、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答题思路、展示方式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独学、对学、群学“三学”合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
课堂,诗意的心灵栖居地
在谢明光心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向往和留恋的精神家园和诗意的心灵栖居地。而今,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
走进邹城二中的任意一间教室,都能感受到高效课堂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教师把学生当作主角,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展示,课堂气氛活跃。
“我们的学生属于中下水平,以前都不敢说话,现在,开放、公平、宽松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上,大声地和同学交流。这是课改给我的最大惊喜。这也使教师的积极性更高了,能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了。”
“高效课堂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以小组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种迫切地想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迫切地想要展示的劲头,让我们看着十分欣喜。”
“导学案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一个人学习、思考问题难免片面,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有时候我们也想不到,学生会有这么灵活丰富的思维,这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赞不绝口,而他们自己又收获了什么?“每个教师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专业价值,而高效课堂就是我们的科研基地。我们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近3年,教研室推荐优质课比赛,我们学校占了邹城市较大比重。青年语文教师孟戈获得了山东省优质课比赛第二名,高玲在山东省政治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济宁市优质课评比中处于领先地位,反响非常好。”一位老师自豪地说。
看着眼前的一切,谢明光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几年,我们真正达到了一种大家都情绪饱满、齐心协力、跃跃欲试的状态。教师充满蓬勃的朝气、改革的锐气、深厚的底气、创新的灵气,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超越、不断成功,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欣慰的。”
谢明光深知,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建设一个具备理论高度、专业深度、文化厚度、认知远度、技术硬度、管理效度的专业化教师团队。2013年2月,他们启动了“邹城二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工程”,利用3年时间,组织近300名一线教师全员参加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辅修班的学习,学习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这是一项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
精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009年,当谢明光初次踏进邹城二中,他就清楚地意识到,邹城二中是一所“小学校”,校园扩建和硬件发展都难上加难,唯有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内涵发展,才能迎来二次腾飞。上任后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他就提出了“精品学校建设”的概念,而高效课堂建设正是“精品学校建设”八大要点的核心。
今天,回首这场改革,谢明光总结了两点经验。一是思想统一,执行力强;二是定位合情合理——高效和高考。“许多学校一旦课改就不再提高考,仿佛两者水火不容。但我们意识到,不管课改怎么改,高考总是一个标尺。课改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能力,这与高考并不相违。因此,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扎扎实实,办好本色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谢明光说。
如今的邹城二中,学生文明规范、课堂活跃高效、校园文化深厚、高考成绩攀升,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不过,对于谢明光和全体邹城二中人来说,精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他们的求索之路才刚刚启程。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