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发展“不同”以求“大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69中学的发展路

发布日期: 2014/08/11      浏览次数: 104  


 

发展“不同”以求“大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69中学的发展路

□ 付 凯 杨 磊

  在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所40载栉风沐雨壮大起来的学校——69中学。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69中人秉持“发展不同,以求大同”的教育理念,建设了一个以人为本、文明和谐、不断超越的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69中学校长李惠谊对“发展不同,以求大同”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发展不同,以求大同”的办学理念以“和而不同”为思想基础,“不同”是指差异性、个性化;“大同”是指共同的愿景、信念和目标。“发展不同,以求大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表面的相同和一致。李惠谊说,这一办学理念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69中学已经发展成为有6400多名学生、417名教师、4个校区的大校。每年的中考升学率在全市公办学校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要想得更远。学生要在69中学接受4年的教育,我们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得高分的“考试机器”,而是要培养有健康的道德情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自主的学习能力、强壮的身体素质的学生,学生“各美其美,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我希望他们长大后,都能以独特的优势与特色,开拓生存的广阔空间,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不同而求同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69中学的教师学历高、名师多,但发展还不够均衡。学校认真分析了师情:400余名教师中,10%是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省市名师,他们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深厚,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善于交流、合作,在教师中威信高,指导力、凝聚力都很强;30%是省市骨干教师,他们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充满进取精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30%是区级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有一定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积极上进,可塑性很强;30%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工作热情高涨,亲和力强,但工作经验不足,方法不够灵活,班级管理和课堂控制能力急需提升。

  明晰了队伍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分类推进,共同提高,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策略,成立了4个预备队,分层次培养各梯队的教师:

  一是未来教学名家预备队。学校鼓励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省市名师钻研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并撰写论文和专著,向教育名家的目标迈进。同时,由他们组成“名师导师团”,负责指导培训学校的名师预备队和学科带头人预备队。

  二是名师预备队。制定名师预备队培养计划,打造新一代领军人物。遴选职业活动年限长,师德高尚,专业水准较高,发展潜力大的培养对象,组成“名师预备队”,由“名师导师团”定人定向培养。

  导师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对培养对象进行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是明晰培养目标,以夯实专业发展基础、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作为主要任务。二是加强学习交流,有计划地组织读书沙龙、同课异构研讨、送教等活动,在活动中互学互促,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团队意识。三是落实阶段考核,通过自我评价、导师考核和同伴比照,每个人都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

  英语组在特级教师江红、高秀萍带领下,“名师预备队队员”成长速度加快了:王彬彬、丛林、牛君、唐莉、曲丹、遇培莲老师先后在国家级英语学科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于慧卿、褚利民组织理综“名师预备队”开展了读书研修、教学实践、访谈交流、展示研讨、评价反思等系列活动,在导师引领和同伴竞争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物理组夺得全省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化学组教研组长林新丽、赵月明老师十分关注“名师预备队”成员与导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的研讨过程和实效性,师徒共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苦练教学基本功,专业发展成效可喜。

  三是学科带头人预备队。学校建设了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一位名师牵头,选510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参与研修活动,总结名师的教学经验,分层次多方面开展课例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专题研讨,学研结合,读论相融,教本研发,共享互进”的方式,指导青年骨干教师,把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学到手,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

  语文名师工作室由特级教师贺丽艳、教研组长潘竹英、郭丽敏引领,他们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入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他们开展的“走近文学名著”、“走近家乡名人”、“走近中国文化”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语文组荣获“全国语文教改示范组”,青年教师董建冰、白晶、姜海涛、高照波等都成长为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数学名师工作室由兰少红、孙立勇、王宇牵头,14位教师组成,每一位成员都有具体的研究项目,“组建数学命题组,打造特色课堂,提高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学组教师在业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是骨干教师预备队。学校实施“青蓝工程”,由学年组长、教研组长负责,采取师徒结对、定向培养的方式,针对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德育骨干教师。具体落实3个环节:一是铺路,组织青年教师到师傅的课堂观摩,撰写反思日记,请师傅听自己的课,进行课后指导。二是搭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赛课、说课、评课、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三是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担任学科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参与本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并担任班主任。同时,学校还出台“三优先”举措:一是优秀者优先获得外出学习培训的资格,二是优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三是优先入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组,成为课题组主要成员。青年教师上进心强,精神上的激励能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和前进动力,增强了他们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加快个人成长速度的信心。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老教师顾问团,请老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老教师得到了尊重,心情舒畅地发挥余热,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

  4支预备队,1个顾问团,盘活了各层面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们对事业的美好追求,学校的“发展不同”的措施,实现着培养优秀教师的“大同”。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不同而求同

  培养有灵魂、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学生,是学校的神圣职责。69中学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是:品德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道德教育是让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践行美好;人的情商不轻于智商,创新能力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人的思想境界、人生视野、实践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等人性的因素。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放到学生整个生命旅程中去检验。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确定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具体的需求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同一德育内容,要因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达成目标。学校根据学生意愿,组织了20个学生社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择参加不同的社团。

  在小实验家社团中,低年段学生主要做植物实验,动物、物理、化学的实验则面向高年段学生。如志愿者社团,低年级学生多选择在学校内活动,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绘画、书法、剪纸、舞蹈、乐器、冰雕、雪雕等社团,则鼓励各年级学生参加,大孩子带小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既培养兴趣,又培养了与人合作、与人竞争的能力。

  69中学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的实验。这项研究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参与活动的个体在情境中体悟道理,反思自己的行为。青春期的学生不理解父母、顶撞父母的现象较为多见,学校组织开展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体验活动,学生动心、动情,充分体会到父母、师长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深入反思自己平时的错误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针对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设计体验活动,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年,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在以“信任你的同伴”为主题的活动实施过程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做“心灵之旅”情感体验,初四的学生在老师的保护下试作“背摔”;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体验“乘小船”,高年级的学生做“过电网”。学校还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文体活动,如“千人同唱一首歌”、“全班同跳一根绳”、“多人合作一幅画”,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品格。

  高效课堂模式实践——鼓励不同而求同

  69中人懂得,如果总抱着过去的奖杯沾沾自喜,那么学校的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狭小;教师的目光如果始终停留在研究试卷、考题、分数的层面上,专业发展就成为空谈;学生如果整日背负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身心健康尚且得不到保障,又何谈全面发展呢?

  鉴于以上的思考,学校开展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教师们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学科的特点、课程的内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注重教师的导——研——练——评。导,即教师要善于导入、导趣、导法、导练。研,即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探究过程。练,即精心设计习题,要让学生练得有趣、练得有效。评,即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及时评价,及时激励。其次注重学生的自学、互学、合作探究和表述。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各学科的老师着力在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1. 活用教材,构建“外延内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外延内合”是从广阔的生活当中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教材与学生培养的需求,在课堂中进行整合,然后应用到实践之中。

  2. 创设情境,构建“先感后学”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是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场,教师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学生手脑并用,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导学”、“导趣”的思想,解决了教师的“教路单一”的问题,把积极的身体练习感知和主动思维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

  3. 解决问题,构建“溯源归纳”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构建了“溯源归纳——探究应用”的专题教学模式。教师先征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追溯复杂问题生成的源头,先分解问题,再整合知识,继而将探究的规律内化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变方式,构建“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是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游戏教学法,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三是实验模拟法,实验可分为生活实验、探究实验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多维度观察生活,从而探究科学规律。四是辩论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五是社会调查法,组织学生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进行调查,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社会调查,打开学生视野,增加社会经验,为学生潜能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各学科研究的不同教育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一个自主的、充满兴趣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成长。

  学校管理艺术提升——特色不同而求同

  69中学分4处办学,每一处都相当于一所较大型的学校,生源差异大,教师的构成情况不同,每一处负责管理的副校长性格特点、管理方式也不同。强求工作内容一致、方法一致是不科学的,因此学校采取了先求同一,后求不同的管理策略。

  在“全校一盘棋”的观念统领下,学校明确了统一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学风,制定了统一、全面的管理制度,确立统一的副校长管理目标、阶段性的工作内容。定期召开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联席会议,定期组织联合检查,通报各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做到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为了使4处办学的学校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学校精心组织运动会、教师节庆祝会、新年联欢会,把每一次活动都办成全体教师欢聚一堂的家庭聚会。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有归属感、认同感,学校举办教师业务培训、专家报告会和拓展训练活动,并在全校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用共同的愿景凝聚全体教师。各分校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制定符合本处特点的工作要求和评估细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各分校着力了解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培养孩子自主预习、自主积累、展示学习成果、合作探究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学校这个生态系统中,第一重生态是师生自身的性格、学识、道德水准。第二重生态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接触、碰撞。第三重生态是包含前两层的学校人文氛围。“发展不同,以求大同”的思想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引领师生形成共同的信仰、理念、追求。和谐共生的三重生态系统为69中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学校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不断创造着优质教育的奇迹!几年来,学校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校、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比赛“全国最佳组织单位”、黑龙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学校、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哈尔滨市初中深化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示范校、哈尔滨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各级奖励70余项。6年内,哈尔滨市中考状元的桂冠4次被69中学学生夺得,每年被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录取的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69中学,学校更是连续21年获哈尔滨市南岗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奖。5年来,69中学有15名学生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32名学生被新加坡维多利亚男校、圣哥尼拉女校录取。在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的同时,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组建全市一流的冰雕队、雪雕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和田径队、学生舞蹈团、合唱团和哈尔滨市唯一的中学生管弦乐团,在全球DI创新思维大赛的赛场上表现突出,69中学现已和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知名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将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

  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完美的目标并要为此不懈努力,而努力的结果即便不是最完美的,也一定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69中人将秉承“发展不同,以求大同”的追求精神,在奔向完美目标的征程上继续艰苦跋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超越,再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2年11月28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