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韩向宏:无快乐不教育

发布日期: 2014/08/11      浏览次数: 58  


 

韩向宏:无快乐不教育

□ 韩世文 刘亚文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用近20年的执着,开拓出一个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他是一个怀有理想的实践者,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构筑着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在喧闹的城区边缘,保持着低调;他在孤独的农村教育实践中,从没忘记思考。

  他是韩向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东郊小学校长。没有太多光环,无法改变体制,却在自己的“天下”一直做着改变。因为他深信:“没有快乐就没有教育!”或许,他的成长和思考,能给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

  1993年,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韩向宏,一头扎进了大山里。由于严重缺水,他任教的原州区乔畔小学水窖常常枯竭,村民只能靠饮用雨水度日。在新补充的雨水无法饮用,需要沉淀时,学生们会从家里带清水,灌满韩向宏的水缸……在这样山大沟深的地方,韩向宏不仅深切地感受着贫穷与落后,更在这些农村孩子简单、真挚的举动中,感受着温情与力量。

  也就是在那时,他真正认识到了农村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找到了扎根农村的理由:“农村教育,需要我们去开拓;农村孩子,需要我们去填满他们渴求知识的心。”而孩子们带给他的感动,让他有勇气、有动力,坚守在农村近20年。

  无论在原州区农科小学、金堡小学,还是在东郊小学,韩向宏总是不断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光明的种子。很多事他改变不了,但在他的学校,他一直在改变着……

  做不成博士做“搏”士

  19988月,参加工作刚满5年的韩向宏,被任命为农科小学校长。在那里,韩向宏经历了由青涩走向成熟的6年。

  当年的农科小学,学生最多时也只有150多名,韩向宏接手学校时已流失到90多名,而且教师数量极少,年龄也偏大;教室墙壁裂开指头宽的缝隙,房顶的瓦片时不时地掉落,经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学校里人心涣散,已到了濒临关门的境地。

  教室坏了可以修,但教师队伍要是“坏”了就很难修复。所以,韩向宏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教师结构,完善团队建设。

  经韩向宏的积极争取,学校调进了一名青年教师。但这显然不够,随后他又通过考试聘用两名初中生担任代课教师。就这样,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稍有好转,教学工作也得以正常开展。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学会上课,韩向宏给新教师上示范课,让新教师听课一周后上公开课。公开课后,老教师悉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在互助友好的环境中,新教师成长很快。

  教师问题初步解决后,韩向宏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2001年,正值“宁夏一期课堂质量工程”在农科小学启动,韩向宏抓住机会,决定走教研兴校之路。他从最基本的全员听评课入手,抓学校教研,规定包括他在内的8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其他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

  诸多校本教研举措齐头推进,农科小学有了新气象:教师队伍有了向心力,课堂质量提高了,流失的学生也回到了学校。在韩向宏担任校长的6年中,农科小学教学成绩突飞猛进。他本人也被黄铎堡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黄铎堡乡成功地接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五”和“两扫”的验收。

  拼搏的路上,韩向宏经常鼓励师:“我们可能做不了一个带‘十’字旁那个‘博’的博士,但我们一定要做一名带提手旁那个‘搏’的搏士。”每当听到农科小学学生家长感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时,韩向宏总会说:“那段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华美的彩页。”

  在自己的“天下”变革

  2004年,已颇有成绩的韩向宏调任固原市金堡小学校长。金堡小学是县级示范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韩向宏完全可以选择维持现状,但他选择了改变。

  初入校,韩向宏便在全体教师中发起大讨论:我们学校现在怎样?未来还能怎样?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学校的发展仅仅走出了第一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问题找准了,就要想办法解决。

  他要求教师不仅要上公开课,还要跨学科听公开课。曾有教师表示疑虑:跨学科听课有必要吗?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就很重,这不是加重教师负担吗?面对教师的怀疑,韩向宏中肯地回答:“没有付出,怎能有好收成!跨学科听课有助于教师间知识的互补和教学方法的提升。这是给教师的福利!”

  在金堡小学,每位教师都被迫“享受”这样的福利——韩向宏逼着每位教师认真听课,“要带着脑子思考”。每节公开课的评课环节,韩向宏都有一个不近情理的要求——后面发言的人不能重复前面人的意思,而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师的教学水平终于提高了,而且还改掉了教学中的不良习惯。教师感受到了发展的成就感,学生们也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心,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学习,就会让他受益无穷!”这是韩向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尽管金堡小学是示范校,但办学条件与城里学校仍有差距——这样一所示范校竟然没有开设英语课!“如果我的孩子到了学英语的时候,没有英语课上,孩子该怎么办?将心比心,这些适龄的农村孩子又该怎么办?”韩向宏思索着。

  时值2005年秋,韩向宏听说宁夏高师培训中心将实施美国福特基金会“农村中小学英语速成培训”项目,他软磨硬泡争来一个名额。经校委会讨论,批准韩向宏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学习。回来后,受益良多的韩向宏请来外籍教师雪莉·林和英语专业研究生何花,在他们的指导下,金堡小学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课。这是美国福特基金会“农村中小学英语速成培训”项目的PHONICS教学法在中国农村小学的第一次实践。

  在中外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金堡小学逐步走出了一条英语校本课程构建之路,韩向宏用PHONICS教材暂时代替了新标准英语教材。这套教材帮学生初步做到了见词能读、听词能写,并让学生在唱歌、游戏、舞蹈、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巩固英语学习。小学英语启蒙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英语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为了让英语课更有效果和特色,韩向宏还将“天网”、“人网”和校本英语教材进行资源整合,将发音准确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课的首要任务,每天早操后,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10分钟一日一句英语口语和最清晰、最大声、最快速的“三最”训练。如今,金堡小学的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交流。你随便找一个学生,都可以唱几首英文歌曲。

  为检验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韩向宏对进入黄铎堡中学、固原一中、固原二中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英语成绩依旧很好。后来,他被固原市教研室聘请为PHONICS教学法培训教师,对来自全市四县一区的40名一线教师,进行了培训。

  “改变不了体制和外部环境,我就在自己的‘天下’改变!”多年的教育经历,让韩向宏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渺小”、作为一校之长的“强大”。影响教育发展和学校办学的体制以及外部环境他无法改变,但是在自己的学校里,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来变革。

  当学生的成绩不再是金堡小学学生“软肋”的时候,孩子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韩向宏思考的问题。

 

  为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韩向宏在学校内开齐音、体、美、科学、品德等课程的同时,组建与社会、品德、生活息息相关的兴趣小组。虽然学校没有这些学科的专业教师,但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光盘与现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再加上听课、集体备课等方法,最终将这些课上得都很专业。

  良好的校风能超越制度和权威

  一所好学校一定是有文化的学校。当韩向宏认识到这一点时,他除了为改善办学条件亲自跑项目,争取各类资金外,更在发展特色校园文化上下足了功夫。

  韩向宏从设计校徽开始行动。他带领金堡小学10多位教师和几名学生,经过一周的反复讨论,设计了学校的校徽:一本绿色的变形如手的书本,象征学校,象征手是创造一切的源泉和无穷无尽的知识及真理;“金堡”二字的声母变形体为蓝色,代表天空和无穷大的宇宙空间;声母“J”的一点,在变形中做环形运动,代表运动、时间和自由;两颗相交的红心,代表用心学习、沟通和领悟,整合起来,就是通过开拓时空来开发潜能无穷的心智,去领悟和学习无穷无尽的知识。

  韩向宏认为,良好的校风能超越制度与校长的权威,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作为校长,他信任每一位教师,“你相信他行,他就行。金堡小学的管理是这样的:我该做些什么?我该怎样做?而不是你该做些什么?”金堡人的作风是体现校风的一面镜子,“我不会忘记带领全体教师,为了按时完成CIDA项目师生的两本成果集,连续几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的无怨无悔;不会忘记,带领全体教师精心策划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艰辛;更不会忘记,师生头对头设计校徽的场景。成长路上,让我难以忘怀的太多太多……”

  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发展有益的事,韩向宏都会带头去做。多年来,他不仅做校长,还同时担任数学、体育等教学任务;开设英语课后,他就一直带4个班的英语和2个班的科学,每逢一三五全校学生的“一天一句英语”活动,他都亲自参与。即使后来调到环境较好的东郊小学,韩向宏依旧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一天一句”的英语口语训练工作。

  给孩子心中种下光明的种子

  20094月,韩向宏竞聘为原州区教育局直属管理的东郊小学校长。东郊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8%,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在逐步加大。面对这一难题,韩向宏没有退缩,而是又一次拿出创业精神,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关心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使他们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一方面,学校无条件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并在教育教学中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扶持力度。韩向宏与地方妇联达成共识,共同关注、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设立热线电话,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给亲人打电话汇报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和“爱心妈妈”经常联系的活动,为留守儿童织毛衣、送衣物。

  韩向宏深知,物质条件永远无法填补孩子情感的空虚。他希望学校教育,能在所有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健康、光明的种子。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站和“七彩小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社会实践活动。

  韩向宏要求教师要做到“三知”,即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做到知情;“三多”,即教师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富有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沟通。

  “我和农村孩子缘分深厚,所以我甘愿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探路人,与学校同发展,为更多孩子打造优质教育。”韩向宏这样说,也这样做着。

  教师要做节能灯

  常言道,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之殷实,城堡之坚固,而在于人民的文化素养,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优质教育的迫切性可见一斑。要发展优质教育,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在教学成绩和课外活动上追求之外,寻求更科学的途径。

  在韩向宏看来,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突破,始终是教师灌输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如孩子当下设有太多快乐,未来也很难有更大的发展。

  他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发现,许多课改学校的探索值得借鉴。于是,他也带领教师们开始在班级内尝试分组、分层教学,倡导多学少讲,增加课堂展示……

  多年授课的经历让韩向宏明白:教学质量高,并不在于教师讲得多,而在于学生学得多。他还研制出一个计算课堂教学效率的公式,即学生的收益除以教师的投入,再乘以100%。他认为,教师不要再做燃烧自己的蜡烛,而要做耗能少功效大的节能灯。他和教师一起研究高效课堂,一起在实践中“节能增效”,在课堂上解放教师的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

  “没有快乐就没有教育!”这是韩向宏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不管是建设学校,还是发展教师,不管是改革课堂,还是开展活动,韩向宏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着孩子的幸福快乐。

  “学校是给学生办的,当学生在学校中没有快乐的时候,办学还有什么意义?”在追求教育梦想的路上,不管有多少辛酸与甜蜜,韩向宏都不会改变初衷,他将继续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学校里,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韩向宏说

  1. 校长应该既是教育思想家,又是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2. 如果把学校看作一个系统,不外乎包括8个子系统:学生系统、教师系统、家长系统、社区系统、官员系统、媒体系统、有形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要使这些系统和谐运转,为学校创建一种有效的发展态势,那么我们始终要把崇高的德行和良好的品行作为核心统帅。

  3. 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校,一定处处体现着校长和教师的个性。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4. 素质教育不仅要落实到课堂上,还要注重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感悟。

  5. 只有人的思想和想象力可以超越时空,而教育对于人的心智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是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使用,最终解决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八字”难题。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2年11月21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