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尚实的教育行者
□ 吴其林
钟情于《中国教师报》,对教育家周刊“教育家影像”栏目推介的教育家更为关注。每次品读,总能从他们的思想、行为中,体会到教育的真谛。读了周刊第93期刊登的《唐文治的兴学育才路》后,我被唐老的求索精神深深感染。
如果不是这篇文章,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一位重文尚实的教育实践者。他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从为官到从教,一心向着尚实、重文、躬行的教育理想,孜孜以求。时至今日,当我们声讨教育功利,疾呼强化德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从那些已故的教育家身上汲取力量呢?像唐老一样,为之尚实,为之躬行呢?
先说唐老的“尚实”。他曾在晚清政府为官14年,却没有改变他正心救民的气节。文中讲,他曾到多国考察,倡导学习西方的尚实教育思想,选择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师”的教育之路,可见其坚定的教育理想。从教后,他又着力培养“求实学、务实业”的人才。这与我们现在推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如出一辙,而唐老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提出,着实令人钦佩。“落实落实再落实”,尚实不仅是做人立业之根,也应是教育的立身之本。
次说唐老的“重文”。如果说尚实教育思想是借鉴西方之果,那么重文则是唐老立足实际的发展之举。文中指出,他反对片面重视西学,而轻视国文的主张,“国文敝则精神亡”的话语掷地有声。他在学校设立国文科编教材、参与命题、改卷等工作,有思想更有行动。重文方能厚德,他的比喻十分精要,“道德是基础,学问是屋宇墙垣。未筑基础的屋宇墙垣,势必在风雨飘摇中不能久固”。面对当前教育工作中德育的缺失,我们再次咀嚼其言、其字,震慑人心而又发人警醒,把道德即做人作为基础,将其贯穿于教育、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回归教育本质,恢复社会本真,也才能走出喊得震天响的德育缺失“言论”的牢笼。
再说唐老的“躬行”。文中说,唐老主持无锡国学专修馆34年间,始终要求学生学习立足“躬行”,“诸生既经有志来馆专修,务以砥砺品诣躬行实践为宗旨”,强调了实践的作用,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既夯实了道德之基,也成就了“屋宇墙垣之固”。回顾新课改10年,从课程建设到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也是通过“尚实”,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从以德为首到以德为本、以德育人,都是在最求重文尚德的教育本质。躬行,不正是追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吗?
品读教育家影像,领悟教育精髓。愿我们教育人在广采博览中,成于学、敏于思、勤于做,向着良师之路尚实、重德、躬行!让众多教育家之思想在无垠的教育路上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