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引发的思考2、学英语是仅让学生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文化?
3、怎样灵活,有创造性的使用课本,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生活?
4、怎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事件描述
一堂外教课上部分学生的表现使我警醒,回顾以前的英语教学,我过于关注了怎样让学生在考试时书写出标准答案,却导致了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上演了“标准无礼”的一幕。
今天是本学期三年级外教口语班第一次上课,学生们满怀期待,第二节一下课就兴奋地让我带着他们到口语室去。一进门,一位约三十出头的女教师微笑着站起身来,学生们纷纷挥手向她打招呼,“Hello!”“Hi!”“Nice to meet you.”一声声热情的问候,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包围了她。她向我说, 他们是这些天来她所接触到最有礼貌最热情的孩子,她很喜欢他们。听了这番赞美之辞,我不禁有些得意。对了,光顾着高兴,还没请教对方姓名呢,“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我问道,她说她叫Angela。就在我们说话的这会儿,有几个男孩跃跃欲试,举手问 Angela:“What’s your name?”这个句子就印在课本里,要是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准会觉得他们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可是现在,在外国朋友面前,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刺耳,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地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What’syour name?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Good afternoon.真是一群聪明伶俐的孩子,几乎说出了所有在课本中学过的现在能派上用场的句子,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我由于尴尬而微微涨红的脸。我正准备挥手让他们安静下来,几句响亮的“How old are you?”传入耳中。天哪!我曾经告诉过学生西方人禁忌的事呀,不知Angela听到这样敏感无礼的问题有何反应。我赶紧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开始上课。Angela给学生分发资料了,部分学生接过资料,没有答谢,Angela还是那样和蔼可亲,看起来一点没有介意。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堂生动的外教课,我的大部分学生表现都很出色,反应灵敏,大胆发言,可是,少部分同学暴露出我教学的薄弱环节。第一,当询问对方姓名的时候,仅仅知道说What’s your name?而忽视了礼貌用语Please。第二,当接过别人递来的东西时,忘记说Thank you。第三,对别人尤其是女性直 接问How old are you?这些或许不是大问题,但学生只知机械套用书本句子,没有考虑到中外文化习俗的差异,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就了出现了问题。
课后反思
我反复思考着自己的教学,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实践的精神和语言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忽视了什么呢?那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能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有创造性的使用课本,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了解中西方社会道德观念,思维表达方式的不同,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型的人才。想到这里,我要立即做两件事,一是代我的学生们去向Angela道歉,二是要在我的教学计划中增加新的内容。
点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本案例不仅有代表性,而且有一定的紧迫性。思考教育实践中这些普遍现象,可为我们进行教改实践带来有益启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在这则案例中,孙老师从细节之处发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积极改进教学,更新教育观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