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进行完整性建构为教学最终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本体实际与需求出发,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本文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对130多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语文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力图揭示语文教学中的性别盲点,和实际存在的性别问题,明确男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性别差异,以及进行性别差异教学的必要性,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
男女两性的性别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男女性激素、遗传基因和神经生理结构等方面所存在的天生差异有关,更与后天两性所处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相联,但最关键的还是学校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还一直残留着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首先我们从性别比例、男女形象塑造以及女性视角三个方面考量,发现现行语文教材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着缺乏性别视角和性别差异意识,甚至是性别偏见的问题。其次,在考察语文教师队伍结构时发现,男女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衡,男教师数量偏少,而在学校领导层却以男性居多,与女性担当语文教学队伍主力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教学理念、性别观念的陈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缺失性别差异意识的问题和某些性别刻板行为。而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会对学生正确性别角色观与完整性人格的建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性施教。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男女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各自特殊规律,既要消除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又要对学生的性别差异特点进行深层的分析研究,树立“因性施教”的新型教学观念;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性别的视角,丰富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师资从而自主开发有利于建构先进性别文化和学生完整人格的课程。将性别文化建构作为对课程建设评价的重要考量指标;教材的开发者和编写者,应注重语文教材中男女两性形象在数量比例上相当、形象塑造上均衡,并且有选择的广泛吸纳当代优秀女作家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提供正面的角色典范,让进步的女性意识能够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在我们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加强语文教师理论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男性加入到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来,以解决语文教师性别失衡问题,同时,也使得学校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与要求,为各个年级班级配备不同的语文教师的设想成为现实;在语文教学活动最关键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男女学生重新审视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女性主义视角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文本解读当中。并制定符合男女特质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两性文化的思考,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鉴于男女生性格与气质的发展所呈现的互补互化现象,语文教师应实施扬长补短的策略,引导性别差异间的优势互补,培养男女学生共同的优秀品质,使他们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性别差异;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来源:中国知网硕士论文——张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