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全科型教师探讨
孙新 胡少明
摘 要: 全科型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理性选择,全员参与,利益均衡,和合共生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模式选择“基于教师的我的关切”,课程管理、教材编写和教师评价,是模式构建转化为现实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分科教育 全科教育 小学教师
总结: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由国家法定教育机构或教育组织专门培养的具有教师职业基本素养,能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框架内有效履行小学教育教学法定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
1.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理念
全科教育不主张预先设定学科性教育目标,而是依从教育对象的生活环境本身,在丰富多样的生活性作业实践中,实现对教育对象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完整培养"分科教育与全科教育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分科教育着眼于人类群体性利益诉求,将文化以条块分割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静态的!封闭式灌输。全科教育则倾向于人类个体性利益满足,在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中对教育对象进行动态的开放式导引。
2.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在我国,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因研究者研究视点、研究方法及采用数据等因素的不同,使得这一探讨一直呈现出论说不一争鸣不已的态势"比如有范型说结构说、策略说、理论说、方式说、程序说、表达说、动态说以及选择说等"
针对诸说,细审之后我们认为既有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构建的单向度性"二是教师培养模式构建的局域性。
于此,我们基于教育的本质,从生命场域论的视角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尝试,提出“全员参与,利益均衡,和合共生”的培养模式,其中,全员参与是主体,利益均衡是内容,和合共生是目标"。
3.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
倡导全员参与,利益均衡,和合共生$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由指导性的规范约束转化为具体的路径选择,有赖于能够将全员利益统筹兼顾的有效发力点作为支撑"由此,我们立足于教师的 “我的关切”,提出“上什么课? 用什么教材上课? 给什么人上课? 怎么上课?”从而将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路径选择的有效发力点,解析为课程管理、教材编写和教师评价。
(《教育评论》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