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探究
郭维平
摘要: 目前小学教师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是高师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弱化,高师专业教育与小学教育改革脱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钩。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形成高校与地方的稳固合作联盟,有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实现。各方应达成共识,实行“高校—小学为本”办学模式,把高师和小学引入一个开放、持续和共同参与的变革框架中,以推进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合作共同体; 培养培训
总结:
一、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内涵
小学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以高师—小学—教育行政部门为联合基地,以优质小学教师的成长为目标,以培养培训过程的合作与研讨为载体,通过项目合作、教学互动、共同研究、资源共享,最终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合作联盟,其主要特征为:
(一) 有共同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二) 有稳固合作联盟与实际合作项目
(三) 有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双赢
(四) 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色体现
二、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 实践性理论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再次是教师实践知识论。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进入学习现场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即文化背景) 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三)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关注教师的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则是绝对的。
(四) 合作性理论
三、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方式
(一) 明确共同体目标,建立稳固联盟与合作平台
(二) 推进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培训的科学性与开放性
(三) 打造以政府为主导、高师为主体、小学为基础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