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变迁
杜中兰 李天凤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说明,并对新旧规范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和贯彻实施规范。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中小学
总结:
一、规范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它反映了人民教师的利益和要求,它是具有特定社会内容的行为标准,既不是空洞的抽象条文,也不是教师个人随心所欲采取的个别行为
二、不同时期的规范及修订原因
由于社会转型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先后进行过四次修订,不同层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性。
三、新规范的特点以及新旧规范的对比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数量上由原来的八条减少到六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且新规范有了自身更鲜明的特点。
1.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
2.对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
4.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四、规范的学习、贯彻与实施
1.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采取多种措施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贯彻落实《规范》要坚持齐抓共管,互相配合
4.贯彻实施《规范》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在自律。
5.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院校) 应将《规范》同学校的培养、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奠定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提高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