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论*
朱宁波 朱刚琴
摘要: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党和国家再一次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该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现实要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完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论
总结: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 1)内容中体现了它是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虽然实用性较强,但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深度。( 2)内容中可以看出许多是从文化传统中、从历史名人的遗训中寻找教师的职业道德。这虽然较好地把握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历史渊源,但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需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时代内容。( 3)上述规范多考虑师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而对整个教育行业自身建设的需要考虑不多( 4)虽然根据社会发展要求,给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时代的特征,理论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在具体表述中层次不够分明;功能性不够强。表现在师德规则体现不充分,没有体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师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表现的不充分。另外,教
师具体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不明确。因此,需要制定出一套用语规范、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行之有效的更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师德规范应体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从表现形式上看,教师道德现象既可以体现在教师个体身上,形成为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道德现象;又可以体现教师群体上,形成为普遍的群体教师道德现象。它们
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内容上看,教师道德现象又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教师道德意识现象、教师道德规范现象和教师道德活动现象
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 1)师德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师德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
( 2)师德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二)师德规范要处理好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四种关系。
1.教师在处理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时的道德要求。即对待教育事业的的伦理职责。
2.教师与同事关系的道德要求。即对待从事教育工作的群体的伦理职责。
3.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要求。即对待教育工作对象的道德义务。
4.教师与家长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关系的道德要求。即对待影响教育对象社会群体的伦理职责。
总之,作为结构合理的师德规范应由序言和主干构成: 可在序言中阐明规范颁布的目的以及执行和修订规范的程序,阐明教育专业信奉的道德理想以及坚持的道德标准;可在主干部分重点阐述教育专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可在每一条原则中,具体提出规则,采取一条原则统帅多条规则的方式,分别规定教师对学生和专业
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育科学》2001年2月第17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