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李泽宇冯丽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培训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教师培训机制、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主体等方面揭示了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建议,以期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及实践探索方面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新课程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期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教师培训机制与改革要求相脱节
第一,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中主体不明、职能不分,造成培训的效率和效益低下。
第二,培训机制僵化、死板,难以适应当前教师培训的需要。
二、部分地区教师培训方式与教师需求相脱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因此,教师培训的方式也相应呈现多样化局面,远程培训、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新的培训方式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水平上,培训方式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教师的需求。“传递接受”式的培训模式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培训的主要甚至唯一方法,忽略了其它诸如合作交流、自学辅导、校本教研等更有效的培训方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区培训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其次是培训过程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师的情感、教师的需要,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没有教师积极参与的教师培训是不可能有较高成效的。再次
是培训条件的限制。包括培训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以及培训所用的设备、资源缺乏,导致了培训人员只能以讲授代替其它方式。
三、部分地区教师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节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要素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成功与否。新课程改革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培养目标、新的评价形式,这就要求以全新的内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原有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严重滞后,与实际教学需求相脱节,出现了“二少一脱离”的现象,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的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达不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的开发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四、部分地区教师培训资源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第一,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费的保障是确保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前提。由于教育缺口大和多年欠债的积累,使本来为数很少的培训经费被挤占,教
师参加培训的经费就落到自己的头上,谁参加培训谁自己解决费用,让教师自行解决诸如培训资料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第二,培训师资不足。培训的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要求,为数不多的培训人员面对基数很大的待培训教师犹如杯水车薪,很难使教师培训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此外,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有些培训人员自身的素质尚未达到标准。
第三,用于培训的图书、音像、网络资源不足。与新的培训方案相配套的培训图书音像和网络资源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一)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二)改进教师培训方式,关注培训主体
(三)更新教师培训内容,适应课改需要
(四)注重教师培训资源开发,提供物资保障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