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及其合理性标准建构

发布日期: 2014/07/15      浏览次数: 40  


 

 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及其合理性标准建构

薛正斌  刘新科

摘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呈单向性和无序性,从农村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导致了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依据社会流动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应建构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标准,以规范引导县域内教师合理正向流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教师流动样态; 基础教育

总结:

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来封闭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流动日益频繁,曾先后出现过两次流动大潮: 20 世纪80 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工资拖欠严重等因素影响,教师纷纷流出教育系统,主要表现为下海经商热”、“从政热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小学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受到青睐,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农村流向城镇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因此,笔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县城较好乡( ) 偏远乡( ) 三个层面选取样本学校,这些样本学校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共同特征同时对样本学校162流动教师的年龄学科流向地流动形式流动人事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依此将中小学教师流动形式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 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

() 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

() () 校际之间城乡校际之间和跨地区教师流动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标准建构

当教师个人的目标方向与学校的目标方向一致时,教师的潜能才可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以及学校良性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教师个人与学校的目标方向不一致,不仅教师个人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学校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合理流

动应该是: 教师能够流动到与自己目标方向一致的学校,使自己的努力方向与学校组织的期望相一致,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既使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又能促进学校更快地发展同时,学校还能够吸引来骨干优秀教师,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顺利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总之,合理的教师流动实质是教师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首先,教师流动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教师流动应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只有符合这两个标准,才能成为合理流动

中小学教师流动合理性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 政府是教师合理流动实施的有力保障

() 制度政策是教师合理流动公平性和稳定性的保证

() 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是教师合理流动前提条件的保证

() 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合理流动可操作性的保证

 

Sampl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s Mobility and its

Rational Standard Construction

XUE Zheng-bin1 LIU Xin-ke

Abstract: Currently mobility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occurs only within the teaching system The mobility is one-way and in-sequentialmoving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ounty seatfrom non key to key schoolsfrom small towns to big cities or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from underdeveloped areas to developed areas This one-way and in sequential mobility has resulted only in distributive imbalance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between country and city and between schoolsshortage of teaching faculty and reduction of integral quality of teaching teams in the country and imbalance of age structure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and instability of teaching teams i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mobility theory and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reasonable standard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mobility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normalize and guide a reasonable and positive mobility of teachers within the county to promote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realize fair education

Key Word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atterns of teachers mobility; primary educ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0卷第1期)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