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

发布日期: 2014/07/15      浏览次数: 44  


 

 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

楼世洲 李士安

摘要: 在一定区域内实施城乡教师的流动机制以促进城乡学校师资的相对均衡,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 以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定期流动机制为目标, 全面分析构建区域教师流动机制的主要障碍、相应的对策和操作程序。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 教师; 流动; 政策

总结:

一、基本目标

从我国当前教师流动管理的现状看,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可分为短期交流、柔性流动、刚性流动三种模式。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的三种形式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 建立城乡教师双向、定期的流动制度是教师流动机制的基本目标, 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其真正实现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证, 需要解决许多矛盾。

二、主要障碍

实行教师流动的短期交流和定期一年左右的柔性流动工作, 各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但要完全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三至五年的刚性流动制度难度较大, 其主要困难和障碍有:首先, 在现行教育人事管理体制中, 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社会人”, 也不属于完整的“部门人”( 或系统人) , 而是实质上的“单位人”( 或学校人) 。其次, 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制,

缺少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 没有明确教师流动的义务、期限、待遇等规定。

第三, 受升学压力和城区社会的影响, 在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的情况下, 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把促进城区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 有限的优质教师资源首先要满足城区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的需求, 以保证城区“窗口学校”的发展第四, 由于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 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难以同工同酬。

三、政策思考

1.加强宏观规划, 分步实施, 有序推进。

2.加快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政策导向, 把教师从“单位人”变为“系统人”

4.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和农村地区教师的特殊补贴制度

5.制定区域中小学教师全员流动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

6.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中小全员聘任及定期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在掌握本区域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基础上, 制定出本区域实施教师定期流动工作的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 明确每年度教师流动的比例和数量。

(《教育发展研究》200719期)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