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14/07/16      浏览次数: 47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脱中菲

摘要:课程创新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之一,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课程开发技术,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反映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水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遵循课程创新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基础性原则个性化原则迁移性原则普及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课程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其课程创新模式的组织与实施主要依靠课时的调整与安排教材的开发与完善等途径

关键词:小学课程;校本课程;课程创新

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结合自身的实践,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总结出4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即课程选择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4种模式基本上涵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其校本化程度体现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操作程序上也从简单逐渐走向复杂课程创新模式的校本化程度最高,其实际的操作也最为复杂,但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最能够体现校本课程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更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创新模式的内涵

课程创新模式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种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另一种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全新的主题单元

课程创新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迁移性原则

()普及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课程创新模式的基本类型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本着针对实际,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重在实效的开发策略,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学校着重在音乐体育美术社会等学科课程和语文(古诗词每日晨读)外语(每日午读)活动课程领域中,率先进行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发了校本的学科课程和校本的活动课程

课程创新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课时的调整与安排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以课时的调整为保障的一直以来,国家规定小学课堂教学的课时为40而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多元,教学活动灵活开放,这些与固定的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为此,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两个方面对课时进行了调整与安排

()教材的开发与完善

创新模式下的教材建设是影响和制约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教材的创新是课程创新的重要内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的教材创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开发过程,学校将课程创新模式的教材定位在教师的教本与学生的学本的有机结合上,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基础性阶段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因此,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和多元的信息资源,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9期)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