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难为怕不为
———一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张晓瑜 郑丹
摘要:农村学校在现有的条件和生存境遇下,如何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走出一条有生机和特色的办学之路,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龙安桥小学充分利用当地农村为数不多的资源,通过借鉴学习,自主创编教材,开发并逐步推广了石头装饰、酒瓶彩绘、欢乐腰鼓、民族舞蹈、武术体操、花样跳绳等六项校本课程。龙安桥小学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经验:办学条件和校本课程开发未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关键取决于教育者能否坚守教育信念、具有“无中生有”的创造精神和持续的有效行动。
关键词:校本课程;农村学校;龙安桥小学
总结:
一、其校·其人·其事
(一)其校
富裕县是黑龙江的省级贫困县,也是齐齐哈尔市最后一个实现普九教育验收的县。龙安桥镇位于富裕县城南50公里处,坐落在嫩江之滨、乌裕尔河畔。。龙安桥镇现有3622户,13629人,农业人口为12471人。全镇辖区内设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这所中心小学就是本文介绍的龙安桥中心小学。龙安桥小学始建于1949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发展到至今的标准化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84人,教师21名。学校占地面积14333平方米,其中教室占1643平方米,校舍生均面积为10.24平方米。学校面积虽大,但教育条件极其简陋,教室里除了师生必须的课桌和讲台之外,没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全校只配有一台老式电脑,21名教师挤在一间不足40平米的办公室集体办公
(二)其人
龙安桥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女教师,虽然年轻,却有着明晰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理念。成就一代
孩子,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三)其事
虽然龙安桥小学的校舍不是最新的,设备不是一流的,教师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努力地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接受应有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发了六项校本课程。
1.百人腰鼓,尽展风采
2.石头装饰,别具一格
3.民族舞蹈,常抓不懈
4.酒瓶彩绘,别有情趣
5.武术体操,英姿飒爽
6.花样跳绳,彰显个性
二、经验·启示
(一)坚持“农村孩子也是孩子”的朴实学生观
(二)“无中生有”的创造精神
(三)综合素质观照下的多课程联动
(四)持续而有效的行动
(《中国教育学科》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