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多样化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
刘刚
摘要: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育的多样化,而课程多样化是其核心。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课程多样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多样化;乡土课程资源;途径
总结:
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近年来进行的课程改革,多样化是其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但如何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有许多认识观点。笔者认为,针对中小学校和学生所处地域及所属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学校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中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来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课程多样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多样化的特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性。第二,选择性。第
三,灵活性。第四,适应性。第五,人本性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我国各地区中小学校所能开发和利用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据笔者的调查,在新疆,可把乡土课程资源划分为自然类资源、历史文化类资源、社会经济类资源和民间体育资源四大类。
三、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是实现课程多样化的重要基础
依据上文对课程多样化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分析,我们会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学校和学生所处地方的乡土课程资源包含多元化的知识、多样化的经验和差异化的文化类型,能满足课程多样化和多元性的要求;第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使教师有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有选择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满足课程多样化选择性的要求;第三,乡土课程资源就是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它适应我国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吸收地方科技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成果,反映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能随时增加或减少课程内容,能充分
满足课程多样化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要求;第四,乡土课程资源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世界和走进自然世界,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体验成为课程文化的中心,让体验学习贯穿教学和课程的始终,满足课程多样化人本性的要求。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