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及对策
顾玉军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及时策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在民族地区有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对策
总结:
一、民族地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1、民族地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客观条件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与当地教师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体现地域性与民族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选择,并以课程方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只要教师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科学分析学生的需求,合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并付诸实际行动,校本课程开发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完全可以开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相互促进
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而言,他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学生的需求,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教师要作为一个研究者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对于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进行灵活的调整
4、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促进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能否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明确教育理念的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民族地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1、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符合学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教学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3、评价机制,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空间
4、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为教师“减负”
5、相关的教师培训
6、合作,倡导校外人员的参与
7、发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教育探索》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