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中的“教师领导”
卢乃桂,曾艳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教师在学校中担任领导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被概念化为“教师领导”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本文以英美教育改革中“教师领导”相关政策为例,将之置于“表现主义”教育改革的宏观脉络下,分析这一策略的思路,探讨其发挥的作用,运用权力的内外视角说明英美“教师领导”策略实为国家对全体教师实行规训活动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教师领导;教育改革;表现主义;教师赋权
总结:在表现主义文化中,个体和组织的价值都由对其表现的评判所决定,因此,谁掌控评判权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国家往往垄断了各类标准的制定,主导了表现评价活动,并决定随之而来的奖惩,因而在权力关系中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主义以建立自由市场、倡导充分竞争为目标,因此在表现主义文化中,表现评价的权力实则掌握在国家与市场两股力量的结合体中。表现主义教育政策把教师看作为私利的个体。表现管理鼓励教师计算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为自己“增值”、提高生产力、争取卓越。在政策逻辑中,“教师领导”使部分教师获得了一定权力。然而,从表现主义的视角观之,整个教师群体都挣扎于满足外部政治性标准,而非专业与道德的要求。当整个教师群体都困于专业自主的丧失时,那些被政策所“赋权”的教师也并不会因为成为领导者而逃脱这一困境。在这个意义上,表现主义中的“教师领导”主体并未获得真正赋权。表现主义教育改革冲击了教师之间合作互信的文化,不利于整个教师群体内持续的交流与反馈,削弱了教师合作的能量,使教师专业自主难以获得适当的发展。表现主义中的“教师领导”采取的赋权思路是一种基于角色、基于个体的赋权策略。对于那些在改革中被选择成为教师领导者的个体教师来说,这种策略并不能保证他们获得真正赋权。因此,要通过“教师领导”实现对全体教师的赋权,就需要改变狭隘的基于角色的赋权策略。从赋权的内外视角来看,真正的赋权不止停留在行为层面,还应该激发心理层面的赋权感受。
“Teacher Leadership”in a Culture of Performativity
Lo Nai-kwai & Zeng Yan
(Faculty of Educatio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SAR,China)
Abstract: “Teachers being leaders” is not novel in schools. As a concept,“teacher leadership” was introduced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U.S. and the U. K. in the 1980s. Taking the culture of performativity as background,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pproache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 leadership” as an educational reform strategy in the two countries,and explains that “teacher l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U.S. and the U. K.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the country to train all the teachers from the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perspectives of empowerment.
Keywords: teacher leadership,educational reform,performativity,teacher empowerment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