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化管理对学校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张晶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层化管理思想开始应用于学校管理,并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然而学校不是完全的科层组织,纯粹的科层化管理不完全适用于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弊端越来越明显。本文从介绍科层制、科层组织、科层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入手,分析了学校的组织特性,并给予定位;指出了学校管理科层化存在的误区,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介绍了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校本管理。
关键词:科层制;科层组织;科层化管理;学校校本管理
总结:1、科层组织有以下特点:
(1)为实现一个组织的目标,应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基本的作业并确定专业化的职务。
(2)各种职务按照等级原则组织起来,有明文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3)组织中的每一项活动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执行。
(4)组织中的人员任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考试与培训来实行。管理人员有固定薪金与酬金,明文规定升迁制度。
(5)组织人员之间完全以理性为指导原则。
2、对于学校组织的科层性,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普遍认为学校组织既存在着科层性,又存在非科层性。
3、科层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1)许多国家在教育系统中建立了上下紧密衔接而又明确分工的管理体系;
(2)国家通过法律、政策,职责和权力,在学校内部建立能部门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赋予各级教育组织以明确的完善的教育组织网络,各职有标准的工作程序;
(3)科层式学校管理从纯技术角度看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在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精确性、任务的明确性、纪律的严格性、活动的连续性等方面,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但是,学校不是完全的科层组织,纯粹的科层化
管理不适用于学校管理。
4、在教育领域,学校因具有科层制组织的某些特征而陷入了科层化管理的误
区,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1)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学校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官僚化程度高,森严的等级体系人为地造成了管理阶层与被管理阶层的对立。
(2)出于管理上的便利性,地方教育管理当局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往往会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忽视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特点。
(3)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外控的、官僚制的管理模式。
5、面对学校管理科层制的误区,应该对学校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校本管理就是其中一种。相比科层制管理模式而言,校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内控式管理;差异管理;分权管理以及共同决策。
出处:《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