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的能力素质及培训
本课题组
摘要: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宏观思维能力、计划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公关谈判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评价能力。在“九·五”的校长培训中,应采取专题报告、问题讨论、案例教学、方案设计、考察调研、课题研究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上述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能力素质;培训
总结:一、根据这几年我们对我省校长的培训及跟踪调查,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现代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素质:
(一) 宏观思维能力
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层面上去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背景去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使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 计划决策能力
校长要具备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善于预测未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教育的发展;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面对多种方案,要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地作出最佳抉择,使学校管理工作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高效运行。
(三) 组织领导能力
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将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发展的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和实际行动,有效地协调各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合理理财和用物,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使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围绕教育目标有效运转。
(四) 公关谈判能力
只有树立了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谈判能力,才可能使学校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主动争取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道义的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为实现学校目标营造良好的关系环境。
(五)教育科研能力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校长,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统科学和方法;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懂得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还应该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懂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善于分析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总结实践经验。
(六)教育评价能力使校长懂得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能结合本校情况,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正确、客观地判断学校德育、教学、总务后勤等各项工作的优劣,并及时作出调整、改进,使学校工作朝着高效、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提高校长的能力素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培训就是一个重要途径。在总结“八·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提高校长的能力素质,我们认为,在“九·五”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校长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校长对继续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参训的内驱力。第二,完善政策导向,增强参训的外在动力。第三,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切实通过培训,提高校长的认识,帮助校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使校长们学得进、用得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精选培训内容,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统一
针对参训学员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一定自学能力的特点,坚持以自学、研讨为主,综合运用专题报告、问题讨论、案例教学、方案设计、考察调研、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能力训练。
(四)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培训师资队伍,确保培训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出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 总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