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孙彩霞
摘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 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 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 教师生活世界
总结:
一、“生活世界”的理论释义
“生活世界”并不是一个深奥的词语, 它的一般意义即是指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日常生活世界。笔者认为, “生活世界”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 前提基础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 但这种有效不是出于某个意图、某个课题, 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可见, “生活世界”并不是一种独立于科学世界或与其并列的世界类型, 而是人类一切文化形式的根基。其二, 直观经验性。
二、教师“生活世界”的内涵特征
(一) 教师生活世界的内涵
1.教师的“生活世界”是作为一般人存在的现实生活世界。
2.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统一。
(二) 教师“生活世界”的特征
1.整体性。教师的生活是丰富完整的。既有物质的享受, 也有精神的追求; 既有“教书育人”的教育生活,也有“会桃李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的日常生活
2.文明性。由于职业的特点, 教师的生活被打上了“文明”的烙印。
3.生成性。教师的生活处于不断的生成与变化中,具有无数的可能性。
4.复杂性。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统一, 也是一个“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不断交错、融合的过程
三、教师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与要求
(一) 教师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 教师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和要求
1.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 给予教师人性化的角色期望。
2.关注教师的现实生活, 给教师更多的日常生活的时间与空间。
3.关照教师的理想和追求, 构建教师的“可能生活”。
出处:《江西教育科研》2007
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