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
刘桂林
摘要: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 本文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和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伦理
总结:
一、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首先, 要体现教师专业的“专业性”, 不能是一般伦理规范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复制”, 那将使教师专业永远处于一般的行业水平上, 专业性难以提升。其次, 要凸显教育“服务”理念。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 专业的“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第三, 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现实性是指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现实可行性, 也就是说既要遵循相关教育法律政策的要求, 又要具体全面, 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也必须适中, 是具体时代对每个教师的现实要求。第四, “规约”和“ 德性” 相统一。伦理规范是对教师专业行为具体的、基本的、起码的要求,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 是专业人员为了自身的发展应当具有的、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伦理追求。
二、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所谓教师
专业伦理的“一体化教育”主要是指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专业伦理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伦理规范、修养和实践教育的一体化以及专业伦理各阶段教育的一体化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首先,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专业生活水平其次, 教师以自己所处的专业生活水平为依据, 以相应水平段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为基础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再次, 教师以自己所处专业生活水平的高一级水平为目标,以相应水平段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标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 通过相应专业素质的修养提升自己相应的专业伦理认知、专业伦理行为能力、专业伦理情感和意志。如此循环往复, 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形成和发展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