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缺失分析
黎婉勤
摘 要: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压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从组织制度、领导行为、专业环境、教师心理等方面, 深入分析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缺失的原因, 试图寻找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专业自主权
总结:
一、组织制度: 科层体制的规约及其破解
学校组织具有典型的科层体制特性, 在科层制下, 学校
行政系统构成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学校校长、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组成了一个金字塔状的层级管理结构, 每个层级各施其职并直接向上级负责, 决策权集中在顶端。科层体制强调按章办事, 学校的教学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评价制度等, 对教师专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密的制约。基层教师的工作, 许多是制度规约下例行性的公事。在学校的常规工作中, 教师很少会以理论性的对话、现场研究者的姿态来思考或表达自己的专业意见, 由此逐渐成为了制度化的专业生活中的沉默者。
二、领导行为: 价值取向的偏差及其纠正
学校系统里外行管理内行或外行干预内行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外行, 指某些教育行政系统内的高层领导没有深厚的教育专业背景, 或者许多来自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没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当他们主管教育时,对中小学教育的一些判断或政令或许是错误的, 但由于权力的关系, 下级只有一级级往下传递, 而到了基层, 教师们却不得不做着违背自己专业判断或专业良知的事情。本文中外行管理内行的另一所指是, 由于学校是科层取向的管理制度, 即使下级的专业水平高于上级, 但下级一样得服从上级的专业指挥。例如, 学校教导主任往往只是对某一学科具有专业权威, 但由于他的职务权威却对学校内的任何学科都可以加以具体指导。这样的指导越多, 对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侵蚀越大。
三、专业环境: 非专业的干预及其规避
教师在学校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以至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失去了自我, 更不敢奢谈个人的专业自主发展问题。受学校编制影响, 中小学教师必须兼做许多与专业无关的事情。这些数量可观的固定性与突发性琐碎事务, 日复一日地消耗着教师的时间与精力, 使得教师未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专业活动进行反省、思考和分析。同时, 抑制了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权, 消磨了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锐志与激情。受到干扰。在外界的不合理的质疑与干涉面前, 学校理应出面澄清事实, 保护教师专业权益。然而, 学校要对上级部门负责, 并接受各类评估, 这就使得学校担心办学业绩因/ 家长上访等事件而被一票否决, 更担心媒体曝光影响学校声誉。所以, 许多学校领导遇到相关问题, 往往无论是非对错首先批评本校教师, 以息事宁人, 教师的专业自尊常常会因此受到打击。
四、教师心理: 自主意识的萎缩及其增强
教师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自主性,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着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育教学情景千变万化, 要求教师灵活地作出专业判断, 果断地采取教育措施。所以, 大部分教师在入职之初都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 在教学中勇于尝试, 在学校管理中敢于建言。当规训和打击一再来临时, 便学会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出处:《教育评论》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