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参与培训
苏君阳
摘 要:校长培训对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长以什么样的心态与方式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将会对培训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为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校长的自我发展以及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校长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合理定位自己的培训期待;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与培训周边人群进行广泛交流与互动;形成关于学校发展与改进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校长;校长培训;学校发展
总结:1、校长在参加培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培训期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 知识性期待;第二, 理念性期待。第三, 技能性期待;第四,交友性期待。同时,校长在培训过程中除了会产生上述四种主导性的期待以外,还会产生一些辅助性的非主导性的期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名校期待;(2)名人期待;(3)享逸性期待。
2、在校长培训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理念性与观念性的培训,还是进行实践性与技能性的培训, 都要求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问题意识。同时,在发现、诊断与解决学校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一定要谨小慎微,否则研究者与决策者就容易犯政策分析所说的第三类错误。
3、在进行广泛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校长应具有两种意识:第一、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校长的思维与意识活动一定要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形成一种为我所学、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与观念。第二、受众意识。受众意识是指虚心接受、聆听与认真对待言说者话语信息的意识。
4、校长在形成与实现学校改进设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1)设想的形成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学校发展状况;(2)设想的方案要经过民主化的交流与商讨,避免校长个人的专断与一意孤行;(3) 设想形成以后要转化成教师、员工的行动,避免想而不行,这样就会降低校长的威信、影响力与执行力;(4)要把设想转化成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避免只是停留
在校长个人的头脑与意识观念之中。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