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8/03      浏览次数: 23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

摘要: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学校管理

总结:1、本研究依据经济、教育和教师等三类八层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制出全国多阶分层不等概率大型抽样方案,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

2、经研究,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如下:

1)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

2)乡镇、农村教师比例上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容。

3)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农村基础教育中新老教师比重相对较大。

4)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学位拥有率较低且部分专业短缺。

5)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

6)教师稳定性存在地区及学校学段差异。

7)教师普遍拥有初级或中级职称,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

8)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关注教育及教学发展。

2、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1)师范院校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非师范类高校在教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其优势尚未明显显现。

2)学历层次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3)教师职前专业准备的教育培训基本到位,但教育实践技能关注较弱的现象有待改进。

4)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水平相对不高,实际工作量在多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重。

5)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乡镇、农村教师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弱势。

6)教育技术在目前实际教学实践中总体使用频率偏低,技术层次也较低。

7)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总体较高,但分布不均衡,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水平不高。

8)教科研活动已在中小学办学及教师专业生活中深深扎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9)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普遍进行教学反思,但深度和广度略显不足。

10)教师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开展普遍,培训内容较为全面,教师主要出于内部动机参加各类培训,对培训的即时可用性要求最为突出。

11)培训效果得到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认可,但教师仍期待能够提升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革新。

12)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衡,教师的离职意向水平比较高。

3、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

2)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3)多方位促进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环境的建设。

4)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5)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6)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资源和设备不足等严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问题。

7)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

8)对薄弱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应予以适当倾抖,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9)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通识性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训,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

10)进一步普及各类教师在职培训,真正做到全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11)继续推进教师教学反思活动,发展教师反思力。

12)切实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重点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出处:《教育研究》2011年第3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