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
熊春文 陈辉
摘要:在教育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流话语的今天,充分研究和理解西方国家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理论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社会转型的视角,以科尔曼的论述框架为基础,勾勒了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图景与特征,以期对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观念演进;社会转型
总结:1. 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史前史:前工业化时期。在科尔曼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工业化阶段,不可能产生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这大概是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可称之为史前史。
2. 工业化时期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发展的几个阶段(科尔曼的论述):
(1)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一个演变阶段:所有的儿童在同样的学校接受同等的教育;
(2)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二个演变阶段: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职业前景,机会均等必须向每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
(3)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三个演变阶段:教育机会均等依赖于学校教育的效果;
(4)教育机会均等的第四个演变阶段:以种族合校来界说均等;
(5)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五个演变阶段:教育结果的均等。
3. 后工业化时期,教育机会均等的新议题主要有:
(1)教育扩张、社会冲突与教育公平;
(2)技术变革、工作结构与教育公平;
(3)劳动力市场、技能与教育中的性别平等;
(4)后殖民社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7月第5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