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发布日期: 2014/08/16      浏览次数: 26  


 

 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史红

摘要: 教育以人为终极目标,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性别因素,将社会性别纳入教育决策与管理中。现行教育忽视人的性别,但又存在性别歧视。教育的性别歧视与社会宏观环境、教育自身环境有关。只有消除性别歧视,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中不公平现象对男女生影响不同,学校负有消除不良影响的职责。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教师是推动教育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关键。

关键词: 教育;社会性别;主流化

总结:

1、社会性别在承认人的两性的、自然的、生理的差异的基础上,更强调两性的社会建构的后天塑造的心理、角色、行为规范等的差异。

2、由于目前我国现行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与偏见,因此制度上的教育性别公平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女性主义者关于教育方面的全部研究汇合到根本的一点就是:学校是产生和重复产生性别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场所。

3、教育上的性别歧视与性别霸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建构的教育宏观生态环境有关,与学校所营造的中观生态环境相连,教材、课程、教法等构成具体的教学环境营造了一个社会性别的微观生态环境

4、性别不公平的教育生态环境对男女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

(1)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

(2)学科选择的性别差异;

(3)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4)未来发展期望的性别差异;

(5)成败归因评价的性别差异;

(6)态度与价值的性别差异。

5、就学校而言,实施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权力层级方面,首先,从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无感到敏感。其次,必须把社会性别从教育规划的边缘移向中心。另外,各学校领导层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指标系统,考虑调整教育模式。

(2)管理层级方面,应将社会性别融人管理思想,提高管理的性别公平性,制定利于性别公平的管理程序。

(3)教师层级方面,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明确其性别身份、立场。其次,校准男女学生的性别期望值,达到同等的期望效果。再次,要将社会性别意识渗人教育过程,提高因性施教的公平性。

出处:《教育探索》2005年第5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