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对中高考同类试题设计的启示
冯渊
摘要: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
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
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PIS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中高考;比较研究
总结: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类试题,是近年来试卷中的一个亮点,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随着命题技术的成熟和命题形式的固化,尚有需要重新梳理和突破之处。
PISA阅读测试之所以提出“为个人”、“为公共应用”、“为工作”、“为教育”四个阅读目的,就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真实的需要,是基于现实的、目的明确的、阅读个体全面参与的与文本的互动行为。
我们的试题一般不主张出现前后有逻辑联系的两问,因为第一问如果回答错误,第二问也随之完全失分,这样可能不够公平。但是,PISA试题没有回避这种现象,而是根据具体的答案给出合理的评分。这样最大限度尊重了阅读主体的个人体验。
中高考试卷中那类习惯于揭示图形和表格意义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远比同类型的PISA试题的命制容易多了。正因为容易,就有了思维的惰性。这也说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是需要修正革新的时候了。
出处:《考试研究》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