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善波
摘要:四川民族地区现有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发展中存在偏离本地区实际、缺乏开放性与灵活性、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受众群体的选择偏离本地区等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是做好有关该地区的教育与研究、构建开放与灵活的教师教育模式、建立理论实践相结合与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方式、加大在受众群体的选择上对该地区倾斜支持力度。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民族教育
总结:1、教师教育模式由人才培养模式演化而来,从哲学角度看,教师教育模式是一种解决人们在培育教师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广义上的教师教育模式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提高等连贯性的、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程序和教育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完整的教师教育模式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教育的基本途径模式、基本体系模式、机构设置模式和教师教育机构内部办学模式。
2、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如下:(1)教师教育模式偏离四川民族地区实际;(2)教师教育模式缺乏开放性与灵活性;(3)教师教育模式缺乏开放性与灵活性;(4)教师教育受众群体的选择偏离四川民族地区实际。
3、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振兴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因此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针对现有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具体做法如下:(1)做好有关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研究;(2)构建开放与灵活的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3)建立理论实践相结合与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方式;(4)加大在教师教育受众群体的选择上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出处:《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19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