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孙祯祥,翁家隆
摘要:成熟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国外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比国内起步早,有可借鉴之处。文章沿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落,将过去和以后一段时间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计算机教育应用阶段;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用阶段;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四是深化的信息化教育阶段。然后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和领导力主体角色变化的角度归纳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在国外的发展与蜕变,总结各个发展阶段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特征,从纵向上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校长领导力内涵演变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目前国内有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外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分别从认识、培训、行动、愿景、评价、群体动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希望有助于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技术发展;主体角色
总结:1、计算机教育应用发展阶段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包括:
(1)从技术发展角度:单纯关注电脑硬件。
(2)从主体变化角度:单纯关注校长本人的信息化领导力。
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用发展阶段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包括:
(1)从技术发展角度: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从主体变化角度:关注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领导者(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阶段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包括:
(1)从技术发展角度: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从主体变化角度从个体转向全体:关注学校组织的信息化领导力。
4、未来发展:深化的信息化教育发展阶段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包括:
(1)从技术发展角度:关注深化的信息化教育。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从微观转向宏观:关注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的建立。
5、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1)研究学习国内外经验,加强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认识。
(2)积极评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针对问题开设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课程。
(3)强化学校领导者对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关系的认识,积极关注技术发展给学校发展带来的进步。
(4)摒弃只关注硬件建设的狭隘眼光,积极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5)着眼于学校发展,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
(6)注意信息化领导力主体由校长个人向学校群体的转变,重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
(7)积极关注信息化评价,建立激励机制,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群体动力。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