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理论述评
夏新斌
摘要:校本管理是一场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管理改革运动,其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文章对校本管理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其运作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尝试着对其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校本管理;权力下放;决策参与;运作模式
总结:第一部分介绍了校本管理的内涵。笔者认为校本管理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1)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作为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办学主体,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拥有自主权;2)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第二部分论述了校本管理的背景。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模式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教育民主化的倡导。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这种外控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学校管理需要有新的理论作指导。校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对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第三部分讲述了学校管理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 校长决策;专业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 教师决策;社区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 家长、社区成员决策;平衡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 家长和教师共同决策。
第四部分介绍了校本管理的积极意义。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大大提高;增强学校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校教育及管理的有效性。然而,正如其他许多教育改革运动一样,校本管理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对它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校本管理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惟一手段;实行校本管理需要防止校长专权;实施校本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支持性措施。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7月第30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