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
史静寰 涂冬波 王纾 吕宗伟 谢梦 赵琳
摘要: 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中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研究聚焦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投入,从大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其学习行为与大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来揭示和分析我国不同类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状况。本文使用的调查工具是根据“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问卷,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汉化版“中围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研究数据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课题组2009年6月在全国23所自愿参加课题研究的本科院校,通过完全随机抽样获得的24252名本科生样本。论文运用五大可比指标、反映教育过程及环节的指标。根据参与院校的不同类型(“985”院校、“211”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对大学本科生的学情状况进行实证性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本科教育;学情调查
总结:
1、本报告所使用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是一个基于教育过程、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及院校教育实践的调查工具。该工具最初产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后经清华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共同组建的研究团队进行汉化,形成“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工具。
2、工具的设计体现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教育过程、强调教育增值(value--added)的评价理念,更关注高等教育的内部机制——大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其学习投入和学习行为与大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提炼的指标重在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经验,并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收获相关联,加之其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的评价模式及理念。
3、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包括本科阶段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及收获。其中,知识包括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情感价值观包括“认识自我的能力”和“价值观确立的能力”。
4、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构建支持型校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与空间。形成学习共同体。
Annual Report of N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Survey 2009
Shi Jinghuan, Tu Dongbo, Wang Shu, Lv Zongwei, Zhao Lin
Abstract: The primary task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to train high quality talen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measur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 China’s divers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ool used in current study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 The NSSE instrument was translated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adapted to the Chinese contex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NSSE was known as “NSSE—China”. The national survey administration was conducted in June 2009 among 23 voluntarily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24,252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ased on five comparable benchmarks,the study provides the empirical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cross divers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985 institutions, 211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local community colleges.
Keywords: student eng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s
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