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测量与诊断——优质学校比较的视角
刘径言
摘要:利用K.S.Cameron和R.E.Quinn的组织文化评估工具并做修改,就E小学的92位和F小学的105位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学校主导文化类型、文化差距、文化强度、文化一致性等四个方面测量E小学和F小学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构成复杂,文化类型呈多元分布并彼此制衡,优质学校文化并不意味着只有创新、合作的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愿景领导,强化课程建设对文化重建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文化;优质学校;文化类型;测量
作者简介:刘径严(1984-),女,吉林辽源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论研究。
总结:每所学校都有其一定的文化存在,也有其相应的特点。本研究在于探讨不同类型的学校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类型,选择两所学校进行多维度的文化测量与诊断,从而发现优质学校的文化构成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是问卷的设计,包括问卷的编制、测量的指标体系、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叙述了学校文化测量结果。经过测量得出了E小学和F小学的文化类型各项的得分。同时看到了现有文化与未来期望文化之间的差距。
最后在结论与建议中,通过对E小学和F小学的文化对比。不仅使我们明确了优质学校的文化类型以及特点,同时明确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相当复杂2.学校文化良性发展的关键特征:形成共同的愿景3. 优质学校具有突出的合作、创新的文化。
提出建议:
1.学校建立有意义的共同愿景
2. 强化学校文化重建过程中的课程建设
出处:《教育科学》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