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
于长虹 王运武
摘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物联网、虚拟化应用、云计算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勃兴,扩展了教育数据的来源,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成为数字校园新的选择,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成为可能,这给数字校园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通过剖析大数据的概念特征,梳理教育大数据的来源、应用价值和数字校园建设的内涵与目标演变,解读数字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就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做好数字校园建设,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全面创新,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校园;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策略
总结:1、大数据带来的主要变化:(1)大数据是一种新的理念。(2)大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传统的数据库无法满足大数据的需求。(3)需要新的性能强大且易用性强的数据存储、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模型。(4)数据更具有客观性。
2、当前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认识到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教育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应用还处于较低层次。(2)数字校园拥有来源广泛的数据,缺少从数据中发现价值的能力。(3)校园数字化资源建设处于封闭状态。
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确定。(1)数据采集基础建设:建设优良的大数据传输基础网络。(2)建设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3)建设完善、尽可能多的数据资源。(4)进行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建设。
4、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校园建设内容应主要包括:(1)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2)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3)云服务平台(4)大数据标准体系(5)大数据采集系统(6)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5、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策略。(1)尽可能多的数据化。(2)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求。(3)新建与改造并举,高层统领,分步实施,强化协同,定期评估,随时改进。(4)适当采用新技术,建设绿色、节能、特色数字校园。(5)建设开放资源,提高学校的开放程度,助力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提升,进而丰富数据采集渠道。(6)转换思维、理念创新,重视大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性,加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能力建设。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