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发布日期: 2014/08/31      浏览次数: 26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王竹立

摘要:我国教育信息化走的是一条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锦上添花轻均衡发展的道路,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最终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进步。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得出,信息技术主要对学校外的非正式学习有重大作用,而对变革学校内的教育教学形式、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作用有限。仅仅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不足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我国教育信息化应贯彻“三优先原则”,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分三阶段实现全社会教育信息化目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城乡差别

总结1、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文中通过分析,得出信息技术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改变。具体影响表现为:(1)信息技术不一定可以对教育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形式。(2)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位于知识流中下层的基础性知识和经典性知识,涉及少量的前沿性知识,因此信息技术未必会变革教育教学内容,它只可以部分改变教育教学,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应该注重其实用性与适用性,并考虑它的性价比内容。(3)不可以绝对说信息技术一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信息匮乏的年代,通过技术的进步使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大大加快,的确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然而当信息爆炸时代到来之后,技术的进步未必一定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可能对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4)信息技术更多的作用是在校外而非校内。因为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等学校外的非正式学习中的用途非常广泛,而不太适用校内学习,只能在部分课程、部分内容中使用,处于补充与辅助地位。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路径选择与优先原则。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应该贯彻的“三优先”原则:均衡优先原则;视频优先原则;开放共享原则。同时,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是: 第一阶段,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二阶段,以视频会议系统为突破口,让学校的课程突破学校的围墙,实现真正的远距离互动教学;第三阶段,全民在线教育阶段,让所有国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和视频接受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出处:《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第4期)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