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邹群,田铁杰
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卷调
总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job—burnout),其目的在于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绩效。在心理学界,教师职业倦怠还未形成明晰的定义,但研究者已经达成初步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着长期高水平压力的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表现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针对幼儿园老师、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已相对充分,现已探明的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学生难于管教、工作负担重、缺乏自主权、缺少社会支持等;内部因素包括:个人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低自尊、外控型人格等。在我国,对幼儿园老师、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已相对充分,而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有的教职工群体的职业倦怠研究相对来讲还比较少。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素质的高低、工作态度的好坏、工作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消除由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以问卷法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出处:《教育科学》2012年2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