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高考弃考现象比较研究: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
吴克明 卢同庆 王远伟
摘要:当前城乡高考弃考现象日益普遍,城市弃考高中生往往选择留学,农村弃考高中生则选择打工。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看,城乡高考弃考行为是两者分别基于弃考留学和弃考打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理性选择,两者具有明显的同异之处。城乡高考弃考现象反映了国内高等教育收益率下降,这将加剧高校生源危机和阶层固化。应对高考弃考现象需要提高高等教育收益率、积极适应教育全球化潮流和加强对农村弃考高中生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关键词:高考弃考;弃考留学;弃考打工;城乡比较;成本-收益分析
总结:1、经济人在做某种行为决策之前,将权衡该行为决策所预期产生的成本与收益,只有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利大于弊”,经济人才会选择该行为决策;反之,如果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得不偿失”,那么,经济人就不会选择该行为决策。这一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经济行为。
2、综上所述,城市高中生弃考留学的显性成本高昂,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高收入家庭强烈的出国留学意愿和汇率下降等因素使得城市家庭对弃考留学的支付能力增强,大大降低了弃考留学显性成本对城市高中生出国留学的制约作用。城市高中生弃考留学的机会成本(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薪资)远远于其预期经济收益(不论海外就业还是回国就业)。因此,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为了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作用之下,部分城市高中生选择弃考留学,这符合经济人假设,是一种理性选择。
3、高等教育成本上升,农村家庭支付能力有限。有研究显示,1995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11.93%,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19.88%,高校学费的增长快于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
4、农村高考弃考则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高中生,在面对接受高等教育后较低的起薪和高昂的高等教育成本与打工就业后可观的收入,认为打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换言之,打工的预期收益大于接受国内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从而理性地选择打工而弃考。
5、为了解决生源危机,应积极开拓国外教育市场,加大国际教育的规划、管理与推广工作,如制订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培训从事国际教育的教师等,并且改善留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为成绩优异的留学生提供一定额度的奖学金、助学金等,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深造。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