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
操太圣 卢乃桂
摘要:关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增能的时候,似乎对教师赋权强调得还不够。事实上,教师赋权增能为一整合概念,“权”与“能”缺一不可。同时要警惕虚假的赋权。
关键词:赋权;增能;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操太圣(1971- ),安徽金寨人,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分析、学校变革与教育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卢乃桂(1949- ),广东新会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华人社会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总结:一、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
从教师自我以及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关于“赋权增能”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自我发展方面。(2)教师专业发展方面。(3)教师角色调整方面。(4)决定和投入方面。总之,当教师感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或能够创造机会,认识到那些政策中蕴涵的东西能让他们自由地作出充分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并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时,他们就“赋权增能”了。
二、教师赋权增能的意义
有关研究显示,教师参与决策过程可能带来四种积极的后果:(1)让教师参与决策更有可能产生面向学校整体发展的更加合理也更加有效的学校政策。(2)通过共同决策,教师专业性将得到提升。(3)由于共同决策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正相关,教师士气及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的热情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4)从其本质来说,共同决策是评价学校工作流程民主化的重要指标。
三、教师赋权增能的策略
就“权”而言,可以通过改革学校结构,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范围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从而赋予他们基本的权威和责任。就“能”而言,可以设立更高的教师入职标准,使教师在达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从而达到赋权的目标。
四、超越虚假的教师赋权增能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