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评析
罗志彪 罗瑜
摘要: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基拙教育现状依然堪忧。改革进展艰难源于传统功利性教育文化的影响、至上而下的单一改革模式、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及教育不均衡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阻碍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议基拙教育改革要以基层教师的观念改变作为切入点,以深入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重点,以政府政策制定方式的转变为关健。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方式;高考制度;德育
总结:建国初到现在,我国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文化大革命前向前苏联学习时期、文化大革命教育混乱时期及1976年后教育恢复调整与改革时期。
传统教学是以“授受”方式进行的,即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并排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灌输多,学生参与少;结论多,问题少;答案标准唯一,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重分数,轻能力;理论多,实践少。学生苦于死记硬背,教师乐于题海训练。长期在这种方式下学习的学生个性无法施展,学习自主性与能动性严重缺失,创造能力差。
我国传统的高考制度是一种以选拔人才为导向的制度。从开始的文理分科到后来的大综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始终扮演着以考试分数来评价与选拔人才的角色。这种单一功利的人才培养导向制度使我国基础教育局限于精英教育。大部分学生成为中考或高考失败者,背着失败者的烙印早早进人社会。基础教育也因此失去其作为基础的大众教育功能。德育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薄弱环节。虽然德育的开展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没有间断,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中小学生打群架现象严重,青少年未婚早孕现象、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跳楼等现象也不少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国外等等,都显示出中国学校德育的失败。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前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尊重历史,联系国情,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道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到目前还处于浅层改革阶段。要深人改革内核,必须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制定上进行彻底革新.
出处:《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