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和新模式思考
王瑾 胡静瑶
摘要:在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热潮中,新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必然。为贯彻落实高校新课程培养方案中对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要求,
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培养综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国际化;计算机基础;新课程
总结: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是二十一世纪
人才必备的最基本素质。高等学校中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是学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实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个电子工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能力,从而拓宽学生在本专业中的视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不同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加速其进程。更多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比如机械学院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要求的所提高,不再满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对计算机常用的软件如3D等有了新的要求;文学院文秘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office学习,对其更专业更深层的学习也有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新模式和新要求的思考。1)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模式基础上增开<网络信息检彭方面的课程,在<网络信息检索》课中增加了外文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2)教学方法国际化。“双语化”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新要求,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做到用英语授课。
3)跟据专业不同指定不同的教材。由于学生的专业有所不同,结合专业特点,指定适合本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这也是按学生所需,学生所求的教学理念来制定教学内容。
出处:《Technology Wind》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