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林间学校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胡妹娅
摘要:英国林间学校的儿童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学习各种不同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促进个性化学习能力。通过对林间学校课程的特.x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林间学校课程特征案例分析启示
总结:林间学校的主旨是指“让学生、青年和成年人享受户外环境,给他们提供独特的、积极的、激发性的学习经历,旨在把参与者培养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成为自信、自尊、自立的个体,成为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对社会负责的公民的林间场所”。林间学校对英国早期教育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后带动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是基于结构的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的价值观和知识随着他们建构理解世界的方式。林间学校的信条常常表现在引用这些建构主义的方法作为教学人员引导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儿童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培养他们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
尽管林间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办学经费问题、孩子在户外的安全问题的考虑等问题,但是借鉴和吸收林间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对于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人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总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注意辨证地分析,批判地继承。然而批判地继承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创新。这就是说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有价值的外来文化,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统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点校”政策的影响,以致使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择校现象越演越烈,因此,国家应鼓励中小学校办出特色,针对部分弱势群体的一些学校,在政策上和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出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