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出版《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以纪...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耶鲁新校长:中国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

发布日期: 2014/03/21      浏览次数: 0  



图说:耶鲁大学新任校长PeterSalovey。新民网萧君玮 摄

图说:耶鲁大学新任校长PeterSalovey。新民网萧君玮 摄



        作为世界最顶尖大学之一,耶鲁大学一直是不少中国学子向往的学府。那么,在耶鲁大学的“领头人”眼里,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何不同?中美 教育之间又有哪些差别?新民网记者19日专访2013年新任耶鲁大学校长的Peter Salovey,听听他给出的答案。

        谈中美学生:中国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慕名到耶鲁大学求学。那么,作为耶鲁大学新任校长,Peter Salovey眼中的中美大学生是否有区别?区别又在哪里呢?

        “中美大学生之间,确实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但在我的校园里,在我的眼中,中美大学生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Salovey告诉记者,在耶鲁大学里,中美学生们参加同样的俱乐部,在同一个课堂学习,也成为好朋友,“因此他们有很多的相同点。”

        但Salovey也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思维习惯上的一些差距,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学术的关注点上有所不同,“中国或是亚洲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美国或是北美的学生,则更擅长关注问题的焦点。”

        Salovey同时告诉记者,在耶鲁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样,给耶鲁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氛围,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生动。”谈及此,他也打趣地说,“我和耶鲁的中国学生们相处地非常好。”

        谈中美教育:中美之间教育领域互动越来越多

        在耶鲁大学从事学术及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曾于2004、2007年及2013年期间多次访问清华、北大、交大等高等学府,Peter Salovey对于中美教育的差异又有哪些自己的见解?

        “从历史来看,中美教育的发展确实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Salovey告诉新民网记者,尽管如此,但对他来说,很有趣的一点是,现在中美教育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趋同,“汇聚到了一起。”

        在Salovey眼中,现在的中美教育,都不约而同关注到了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比如慕课、网络教育、翻转课堂等等”;同样,在中国和美国,更自由地去学习这样的理念,也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

        “可以这么说,现在,中美之间在教育领域,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和互动。”也因此,Salovey笑着告诉新民网记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小了。”(来源:新民网 记者 李欣 徐寅冬 2014-03-19)

        延伸阅读:  
        Peter Salovey ,2013年7月出任耶鲁大学第23任校长。

        Salove1986年获得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担任耶鲁大学心理系主任、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长、耶鲁学院院长、耶鲁大学常务副校长。

        此外,Peter Salovey1990年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John D Mayer教授一起,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并解释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