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出版《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以纪...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上海重点高中潜规则揭密 超前价值观造就牛娃

发布日期: 2014/05/26      浏览次数: 8  


 

         上海市重点高中,在世人眼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神秘。今天,我们就请出一位曾在上海某重点高中学习的女大学生,讲讲她眼中的重点高中。    

  名校的“潜规则”是传统

  2014年,是我告别高中时代的第6年。2014年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距离母校750多公里的上海一所市重点高中里度过了两个月的高中生活,不同的是,6年后的我是以一名师范专业本科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实习老师的身份,再一次回到了曾经与我朝夕相处的高中校园。

  我所实习的Q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47年的名牌老校,新址所在地人杰地灵,从历史中走来的千年古镇为Q中学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脱颖而出典藏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坦白地说,作为非“985”、“211”高校出身的师范生能够在拥有众多光环的一代名校、一本率近95%的高中实习是我的荣幸,我用自己的双眼发现了很多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

  近年来,Q中学的全市排名直逼探花,除了足够优秀的生源,一大批嫡系出身的正统高学历教师也是Q中学的一大法宝。所谓“嫡系”自然是从Q中学走出的孩子,“正统”一般理解是“985”师范类高校,“高学历”便是硕士及以上。

  于是能够留在Q中学的实习生或者能够通过面试进入Q中学工作的毕业生大都会有共同的标签:Q中学高中—H大学本科—H大学硕。当然,和所有的重点高中一样,Q中学也会不拘一格降人才,五湖四海的名师多多益善,沪上新生师资力量及时补充。 

  校服可以自主选择

  当今社会,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服务行业都讲究一个人性化体验和管理,什么是最符合人作为人的管理模式呢,我想Q中学的整个学校的自由氛围为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走进Q中学,同学们都穿着整齐的校服,虽然春夏秋冬的校服有不同的款式,但是同学们都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校服,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并没有每天检查校服的穿戴情况,相反,完全自主的选择让校园里实现了整齐划一的高中生校服秀。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高中年代,穿校服对于十七八岁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件抹灭人性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校服太丑,另一方面是校服的费用被很多家长看作是额外收费,校方为了避免麻烦无奈之下只好让大家“随意发挥”,可是高中生的年龄审美参差不齐,于是校园里又出现了新的整风形式,每天早晨进校门都会有教导处主任定点查看大家的衣着是否得体,“奇装异服”的界限自然是教导主任定的。

  老师不用坐班

  办公室里没有固定的签到表、值日表,各位老师之间形成一种默契,谁来的早便将饮水机打开,打开窗户透风,简单地清扫一下卫生。与一般的高中最大的不同是,Q中学没有坐班制,教师的时间自由支配度很高,你会发现办公室里时常没有人,除了上课时间,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相约三五好友到茶室里聊天,到校园里散步,或者到学校对面的公园里感受春天的新绿。相比很多高中学校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坐班时间,每天8小时坐在办公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布置作业,Q中学的自由化时间管理给每一位教师更多独立的时间,让教师首先作为一个自由人、一个有需要的人而健康地存在着。我想尽管教师是一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职业,但是它原本也是一份让人感到幸福、感到存在价值的职业,每一位教师需要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学校负责,但首先第一位的还是要先把自己负责好。

  超前的知识和价值观

  我想上海的高中生是幸运的,他们不仅赶上了素质教育的大潮,还学习生活在一个各方面都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他们从小感知到的和体验到的都是我直到今天才有机会领略到的,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观上的。

  很多其他省份的同学大概都会有一个自我安慰就是“如果我是北京或者上海的考生,我就会轻而易举地考上XXX大学了。”为什么其他省份的学生会羡慕学习生活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学生呢?除了高考地域上的差异,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不同,京沪的高中生有更多的实现大学梦的机会,高考只是其中一个,可是对于其他省市的同学来说,高考是他唯一实现人生转折的途径。

  一切都由学生决定

  中学的人性化还体现在很多地方,餐厅里没有明文规定要求学生、教师将自己的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将筷子、汤碗、餐盘分别放到指定位置,有时潜移默化的习惯似乎比一纸禁令来得更有效果。

  班会、家长会这些传统中被认为是班主任体现权威的班级活动,在Q中学居然是由学生全权负责的,同学们自己准备PPT、策划流程、写主持稿、组织节目,这在很多大学有时都是很难实现的。

  自习课时间在Q中学占很大的比例,这可以被看作是重点高中的一个特色,学生自学能力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甚至我有时都会认为,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一个个牛娃成就了一个个名师。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Q中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轻松自由,不像一所重点高中被人定义的紧张压力,牛娃们在这里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自主空间的,教师们生活节奏也没有被课业捆绑,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想起自己无周末、无假期、无自习的高中时代,每天六点一直运作到晚上九点半,从进校门到躺在床上睡觉都不乏老师和家长的监视,我的高中就像是一个被寄予了过分希望的容器,里面装的全是别人的希望,却没有自己的成长。

  牛娃是这样炼成的

  实习第3周遇上了期中考试,经过3天奋战批阅出来的语文成绩甚是让我大跌眼镜:平均分65左右,我忍不住问了自己的带教老师:“Q中学不是文科很厉害的学校吗?”带教老师一笑:“你们都被骗了,上海的高中都是理科的天下,文科哪来的厉害。越是提倡什么,越缺什么。”

  想想也是,我所实习的两个班级,全班男女生比例还算和谐,但是选文科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文理分班后,只有文科生重新组班,理科生还是在原先班级。从文理科人数上的悬殊对比,文理的搏击结果似乎不言而喻。学校里的课程安排,语数英占领高地,其他课程就只能拼人品了,地理课在高一年级就会结束会考,提前退出竞争舞台,剩下历史、政治和物化生争夺人气,作为语文实习老师,我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深刻感受到了主副科的不同待遇。不过在任何一所高中里,数学物理化学好的娃娃不仅是家长会上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同学之间相互打趣的对象,因为一般理科牛娃的语文成绩都有点堪忧,随时都有跌破警示线的危险。

  在实验班里,经常会听到“状元”、“大神”这样的代称,他们都是顶着中考的光环进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同学们各自有着与众不同的强项,奥数冠军、物理天才、化学达人,各种挑战杯旗下的第一名……大家相互攀比的是在理工科领域的独占鳌头,似乎没有人在乎文科领域的比赛。

  实习期间,很多同学问我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他们眼里每周都要做的课课练、古诗默写、摘抄、作文很浪费时间,而且一周一周的写,一月一月的做,成绩还是纹丝不动,不像数理化成效立竿见影。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引导同学们转变对语文的认识,语文不是用来考分数的,它是培养习惯的一种方式,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像语文一样会系统地融入到你的生活,字词句章的练习看似枯燥繁琐,却与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你可以不会三角函数、不会高能物理、不会有机化学,但是你的生活离不开语文。

  这一次的归来,同样的市重点高中,同样的花样少年,同样的紧张学习,不一样的是我,一个学生成了一个老师。

  (资料来源:青年报)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