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出版《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以纪...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一所农村中学的美丽转身 ——山东省长清第三中学课改带来的启示

发布日期: 2014/08/11      浏览次数: 75  


 

一所农村中学的美丽转身

——山东省长清第三中学课改带来的启示

□ 文 艺 张 明

  “长清三中树立了济南课改的一面旗帜!”5月,笔者慕名来到位于济南大学科技园南的张夏镇,寻找这所“传说中”的课改名校。

  走进学校,看到这里没有气派的教学楼,甚至连会议室也很简陋,旧教学楼的墙面虽粉刷一新,但还是盖不住岁月的沧桑。

  闻名济南的课改典范校就诞生在这里?此时,孩子们正在上课。教室里,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有的在查资料,有的在认真思索。小组展示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发言。从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学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阳光,是自信。

  感受着课堂传递出的真实、自然、平和与理解的教育氛围,一个问题不禁闪现:是什么让长清三中在简陋的办学环境中,成为当地课改的典范?

  历史老校涅槃中的生死抉择

  长清三中创建于1958年,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她就承担起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然而,新时期,这所历史老校沦落了,在当地的声誉一度降至“冰点”。那时,师生都承受着难言的苦痛。

  不改革,不冲出一条“血路”来,学校就面临消亡!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校长刘文斗毅然率领全体三中人寻找“生之方向”。

  当时,正值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当刘文斗走进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时,一个愿望开始萌芽:要通过课改,让我们的学生变成具有合作精神、探索能力的现代人。

  外出考察归来,刘文斗便带领三中人埋头苦干。开始,长清三中借鉴了杜郎口的很多教学方法。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杜郎口的课改模式并不适合长清三中。

  于是,长清三中人开始摸索适合自身的课堂模式。但观念的转变是痛苦的,推行课改之初,一些教师质疑声很强烈。但张培芝老师却始终站在课改最前沿,她率先探索出了语文学科“读—悟—练”的组内互助式教学,并且,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张培芝所教授的班级在总评中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这一成果,彻底振奋了大家的精神。由此,长清三中的课改走向了新的阶段。

  课堂成了学生的天下

  采访中,笔者听了张培芝老师的一堂课,课的题目是《成长的烦恼》。

  在张培芝的引导下,学生按照读—悟—练的三步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分工合作,学生大声地朗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连珠炮式的发言,发自内心的感悟,迸发了出来,令人“耳不暇接”。朗读中,组长负责商讨分工,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内容相对完整,每位同学读一部分。朗读采用领读、齐读等……

  看!课堂成了学生的天下,整堂课充溢着浓浓的共同探究的气氛。

  在读—悟—练中,悟的组内互助式教学最难操作。学生怎么悟?如何保障每一个组员都在思索、在交流?张培芝把独立思索放在第一步,有的大声说给自己听,有的则把思索的内容写出来。张培芝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在张培芝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注意吸纳别人的观点……

  回顾整节课,40分钟几乎30分钟是学生在支配。既然课堂成了学生的天下,那教师怎么办?对此,刘文斗说:“我们突出学生的学,但并不忽略教师的导。”

  教师的“导”体现在适时把握时机,课堂收放有度,更体现在学生灵感出现的那一刹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

  比如,说到“成长的烦恼”,张培芝就顺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展开讨论。

  曾经,一个学生很苦恼地说:“我一想玩就会变懒,我知道贪玩是玩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控制不了自己。”其他同学积极支招:我会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做到学习有目标。好学者不如乐学者,摸索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瞧!课堂上,教师竟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很多来参观学习的教师、校长都感慨:想不到农村的学生还能这样出彩!想不到农村中学还能有这样优秀的教师!

  组内互助式教学 小组建设很关键

  合理分组是开展“组内互助式教学”的前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六人一组。

  在开展组内互助教学中,通常组长会让小组内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先发言,优秀生进行补充发言。通过“兵教兵”、“兵练兵”最终实现“兵”与“兵”的双赢。

  要想使这个小集体有长盛不衰的战斗力,就要形成班级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态势。怎样衡量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评价很重要。在长清三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使用小组互助教学,虽然力度不同,形式也各异,对小组的评定方法也多种多样:分值法、加星法,大大促进小组间的合作竞争。

  组内互助 让课堂活了,学生动了,效率高了

  3年的探索与实践,长清三中创造了“组内互助式教学”的模式,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

  如今,学校的课改取得了诸多成果:200958,济南市初中语文教学成果展示现场会在长清三中召开,“组内互助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推广。718,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主体分层课堂教学评选中,张培芝老师的课荣获中学组一等奖。

  而在刘文斗看来,课堂改革的成果,其他几方面更重要:

  开展组内互助学习以后,许多老师有了共同的体验: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效率高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睡觉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敢问”。

  一位老师还兴奋地说:“有了小组之后,学生的展现机会多了,现在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们的心声是:通过组内互助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了展示自己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开放的课堂,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刘文斗说:“挖掘的是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

  “走,到长清三中听课去!”如今,在长清,在济南,常常听到教师这样说,课改,实实在在地提升了长清三中的知名度。而学校对课改的有效探索,不仅是其发展史上的一次美丽的转身,也为其他农村中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2年6月27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