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业研究生编著出版国内首部教...
胡仲勋近期所发表论文
出版《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以纪...
2012年出版著作
2012年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简介
中心2011 年科研成果盘点
 
  

教育家:做独立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4/08/11      浏览次数: 74  


 

教育家:做独立知识分子

□ 成尚荣

  2006年,季羡林先生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由于身体原因,季先生没能出席颁奖晚会,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让我记忆犹新: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宠辱不惊,贫贱不移。他用学问铺成了大地美丽的风景,把文化汇入了传统,把心留给了东方。话虽简短,内涵却极其丰富。我以为,“良知璞玉”、“道德文章”准确点出了季先生最宝贵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这是对季先生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他朴素而深刻的定义——季先生,首先是知识分子。这也是他最“感动中国”之处。

  教育家首先是知识分子

  提起季先生,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了教育家,那么教育家与知识分子是什么关系,又该如何定义教育家呢?当今存在着对教育家的一些经典阐释,却都遗漏了“知识分子”这一基本属性。我以为,无论是教育家办学,还是向着教育家的目标、境界前行,我们都不能轻慢、不能忽略,更不能丢弃“知识分子”这一核心定义。教育家、未来教育家,首先也必须是知识分子。

  何为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的来源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在19世纪的俄国,一批有西方知识背景的人,对现行社会秩序进行猛烈地批判,人们称这些人为知识分子。二说是在1894年,为了替受诬陷的军人德雷福斯辩护,左拉、雨果等人发表了《知识分子宣言》,后来,这些人被敌对者藐视为“知识分子”。两种来源不约而同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和思想境界。这些闪烁着异样光彩的人格特征,让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良心和楷模。

  成为知识分子与谋生的方式无关,却与思想有关。知识分子“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因此,英国肯特大学弗兰克•富里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成为知识分子’这句话意味着要超越对自己的职业或艺术流派的偏爱和关注,关注真理、正义和时代趣味这些全球性问题,因为知识分子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最深层的支柱,是他们对自己的意志自由的自豪”。

  所以说,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成为教育家,不可能越过“知识分子”的第一身份,如果他不以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为尺度,就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介布衣”季羡林,不都为我们树起了知识分子——教育家的标杆吗?

  教育家要关注教育,关注学校,但如果只把目光投射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给孩子营造美丽世界的同时,也要思考我们到底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批什么样的孩子。教育家必须关心社会、关心民族、关心世界、关心人类。没有广阔的视野、责任感和使命感,囿于教育的“教育家”只能是职业专家,而非思想家,只能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这也许是当代缺乏真正教育家的重要原因。

  培植批判精神

  “知识分子,以独立为第一义”,所谓独立,是陈寅恪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古代“士”的精神,“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教育家要保持思想的独立,高高竖起教育理想的大旗,无畏风吹浪打,向着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坚定前行,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实施素质教育而矢志不渝地奋斗。教育家还要保持人格的独立,在物质利诱、娱乐化生存面前挺直脊梁,不屈从糖衣炮弹。

  这样的坚持,会让我们清贫,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教育家。独立,这第一要义应永远铭刻在教育家的思想深处。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是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源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由衷热爱与高度的责任感。缺乏批判精神,是因为道德与责任感的缺失。培植批判精神,需要在精神上与日常事务保持距离。适度地与社会“疏离”,能使人形成客观、冷静的态度,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此外,批判精神也源自对终极价值的兴趣和追求。有了终极价值的引导,才不会为眼前的利益迷惑,才会使自己处在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紧张状态之中,进而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以此标准考察当下的名师、未来教育家会发现,他们确有自己的见解,但其中一些人缺失批判精神,常常表现为人云亦云。一个没有见解,特别是没有批判精神、批判能力的人,怎么可能获得知识分子应有的美德,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家?

  警惕知识分子“贬值”

  弗兰克•富里迪教授曾尖锐地指出知识分子“弱智化”问题:“文化生活平庸化的一个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知识分子变成了特别不重要的人……与让•保罗•萨特这类人相比,今天的法国知识分子看起来更像小技术官僚。”

  知识分子的“弱智化”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贬值,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生活的平庸化。弗兰克•富里迪批判的是当年法国的知识分子,而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迎合世俗的社会,迎合功利的公众,屈尊俯就地自我降低品格上的要求,降低文化的追求,降低学术的水准,渐渐地沦为利益的奴仆。

  在我们追问“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责问自己:我是知识分子吗?我贬值、“弱智”了吗?我们应该频繁地追问自己,才能让自己保持一份警惕,保有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自豪。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练就的知识分子,才会在教育家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戏说”知识分子:“我听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一个人用冗长的语句,说出了比他知道的东西多得多的东西。”这位五星上将用他人之语,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鄙薄。仔细想来,知识分子的确是有弱点的。西文“知识分子”一词本就有“夸夸其谈的人”、“空谈家”这样的含义。当我们说教育家应首先是知识分子的时候,我们要保持警惕:去掉夸夸其谈,言有物,行有格,踏踏实实,说实话,干实事。

  教育家既要拥有知识分子的尊严、崇高,又要克服知识分子的缺点和不足。未来教育家们,我们要像陶行知和季羡林那样,永远拥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大胆的批判精神,才能早日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作者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2年6月13

 


Copyright © 2013  Center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SHNU. 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TEL:021-64324185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