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到学业焦虑时,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12
丁丁同学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能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小学时,丁丁总是班级前三,上初中后丁丁的成绩有所下滑,丁丁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情绪,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这又导致她的成绩持续下滑,陷入了恶性循环。丁丁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害怕考试,逃避学习,对自己没有自信,时常感到紧张焦虑。这些问题对她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父母非常担心她。
像丁丁这样陷入学业带来的焦虑和压力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研究表明,学业压力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情绪问题,也就是说学业压力水平越高的学生,他们出现情绪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的周期长、频率高的特点,学生由于认知或应对方式的不成熟,可能会长期处于慢性的应激状态,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他们会采用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当处于高压力体验中,学生会更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当应对方式无效时,又会促使情绪问题的产生。
帮助孩子减轻学业压力和焦虑,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尽量避免以下“三类反应”,减轻孩子的压力。
这三种应对方式由于没有同理孩子的困境,不仅无效,更可能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阴影。
(一)“无视”孩子的压力和情绪,用孩子过去的好成绩激励孩子;
(二)“忽视”孩子的个体特异性,家长用自己的成长史、成就或者“老王家”的孩子激励自家孩子;
(三)教导孩子“不要焦虑”、“我对你没有要求”。当家长进行类似教导时,孩子无意识中接受到的是相反信息,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其次,家长可以采取倾听、反思和评估“三步骤”,了解孩子学业压力的其他原因。
家长都懂得保持成绩优异的因素除了智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但遇到问题时,家长也容易忽视其他因素。以下三个步骤,可以帮助家长重视这些因素。
(一)倾听:跟孩子好好聊聊,听听孩子的谈话内容中,是否涉及其他因素,如换了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新老师,被同学说闲话、受排挤等。
(二)反思: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有过高期望或者贬低?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让有些孩子内化对自我的高要求,即使家长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高期望,但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没有家长强,仍容易维持对自己的高要求。当然,有时候是家长更难接受孩子的现状。
(三)评估:孩子是否发生环境变化?不同的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当孩子经历小升初,初升高或转学等环境变化时,有些孩子由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最后,家长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缓解学业压力。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压力和应对技能,调节学业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一)正确归因。第一,帮助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动力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并一起面对和处理其他压力事件。第二,帮助孩子将成绩好坏归因于努力程度而不是智商,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以及习得性无助。,第三,家长以动态、发展的思维看待孩子学业成绩,帮助孩子从自身成绩的纵向比较中享受进步带来的喜悦,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好规划,而不是过度在意每次考试成绩。
(二)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有研究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二阶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表达自豪情绪自我效能感、表达快乐/兴奋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内疚/羞耻情绪自我效能感,前两个因素归属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后三个因素归属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
提升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1)培养表达自豪情绪,帮助孩子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设定相应的知识掌握及成绩进步目标,并在目标实现时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2)培养表达快乐/兴奋情绪,帮助孩子发现、体验和品味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并积极表达喜悦和兴奋,提高孩子身心健康。(3)培养管理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策略,使孩子有效地管理和掌控生气,遇到困难去克服而不是逃避、放弃。(4)培养管理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提高情绪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产生相关负面情绪时,能够及时与父母、教师沟通,解开心结。帮助孩子以成长性的思维看待当下的事件,一次失败不代表永久性失败。
(三)分解学习目标。帮助孩子分解学习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体给以鼓励和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从一次次小的成功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发现适合孩子的有效解压方法,用行动缓解焦虑。焦虑往往来自对未知的恐惧,急于求成,或是欲望和目前的现实不匹配。把握当下很重要,采取跟目标相关的行动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之一;此外,其他方式如锻炼、画画、做手工等也可以缓解焦虑。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处理焦虑的有效方式。
当然,如果家长采取上述的方法仍然不能帮到自己的孩子,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作者:刘世宏 陈晓雯 陆艺灵
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12
丁丁同学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能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小学时,丁丁总是班级前三,上初中后丁丁的成绩有所下滑,丁丁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情绪,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这又导致她的成绩持续下滑,陷入了恶性循环。丁丁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害怕考试,逃避学习,对自己没有自信,时常感到紧张焦虑。这些问题对她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父母非常担心她。
像丁丁这样陷入学业带来的焦虑和压力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研究表明,学业压力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情绪问题,也就是说学业压力水平越高的学生,他们出现情绪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的周期长、频率高的特点,学生由于认知或应对方式的不成熟,可能会长期处于慢性的应激状态,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他们会采用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当处于高压力体验中,学生会更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当应对方式无效时,又会促使情绪问题的产生。
帮助孩子减轻学业压力和焦虑,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尽量避免以下“三类反应”,减轻孩子的压力。
这三种应对方式由于没有同理孩子的困境,不仅无效,更可能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阴影。
(一)“无视”孩子的压力和情绪,用孩子过去的好成绩激励孩子;
(二)“忽视”孩子的个体特异性,家长用自己的成长史、成就或者“老王家”的孩子激励自家孩子;
(三)教导孩子“不要焦虑”、“我对你没有要求”。当家长进行类似教导时,孩子无意识中接受到的是相反信息,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其次,家长可以采取倾听、反思和评估“三步骤”,了解孩子学业压力的其他原因。
家长都懂得保持成绩优异的因素除了智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但遇到问题时,家长也容易忽视其他因素。以下三个步骤,可以帮助家长重视这些因素。
(一)倾听:跟孩子好好聊聊,听听孩子的谈话内容中,是否涉及其他因素,如换了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新老师,被同学说闲话、受排挤等。
(二)反思: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有过高期望或者贬低?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让有些孩子内化对自我的高要求,即使家长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高期望,但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没有家长强,仍容易维持对自己的高要求。当然,有时候是家长更难接受孩子的现状。
(三)评估:孩子是否发生环境变化?不同的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当孩子经历小升初,初升高或转学等环境变化时,有些孩子由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最后,家长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缓解学业压力。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压力和应对技能,调节学业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一)正确归因。第一,帮助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动力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并一起面对和处理其他压力事件。第二,帮助孩子将成绩好坏归因于努力程度而不是智商,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以及习得性无助。,第三,家长以动态、发展的思维看待孩子学业成绩,帮助孩子从自身成绩的纵向比较中享受进步带来的喜悦,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好规划,而不是过度在意每次考试成绩。
(二)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有研究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二阶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表达自豪情绪自我效能感、表达快乐/兴奋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管理内疚/羞耻情绪自我效能感,前两个因素归属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后三个因素归属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
提升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1)培养表达自豪情绪,帮助孩子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设定相应的知识掌握及成绩进步目标,并在目标实现时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2)培养表达快乐/兴奋情绪,帮助孩子发现、体验和品味生活中的快乐和美好,并积极表达喜悦和兴奋,提高孩子身心健康。(3)培养管理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策略,使孩子有效地管理和掌控生气,遇到困难去克服而不是逃避、放弃。(4)培养管理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提高情绪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产生相关负面情绪时,能够及时与父母、教师沟通,解开心结。帮助孩子以成长性的思维看待当下的事件,一次失败不代表永久性失败。
(三)分解学习目标。帮助孩子分解学习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体给以鼓励和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从一次次小的成功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发现适合孩子的有效解压方法,用行动缓解焦虑。焦虑往往来自对未知的恐惧,急于求成,或是欲望和目前的现实不匹配。把握当下很重要,采取跟目标相关的行动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之一;此外,其他方式如锻炼、画画、做手工等也可以缓解焦虑。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处理焦虑的有效方式。
当然,如果家长采取上述的方法仍然不能帮到自己的孩子,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作者:刘世宏 陈晓雯 陆艺灵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 Tel:021-64323907-2406 E-mail:shnuchildfamily@163.com
|